健康
2025-03-19 18:30:00

伯伯心跳過慢「坐著就暈」 新型心臟節律器助快速恢、降感染風險

分享:
心跳過慢

最近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血壓會有大幅度的增加,更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92歲的王伯伯,近日出現胸悶、頭暈、氣喘、心跳過慢,甚至連坐著都會暈眩,於是前往醫院求診。經檢查後發現,王伯伯的心臟每分鐘跳動少於40次,正常情況下,老年人的心跳應維持在每分鐘50次以上。由於心跳過慢,心臟無法有效輸送血液和氧氣,導致昏厥等不適症狀。

「膠囊心臟節律器」適用糖尿病患者 傷口小、術後恢復快

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生劉崢偉表示,在綜合評估後,考慮到王伯伯高齡及體力無法負荷裝設「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因而建議改採「膠囊心臟節律器」介入治療,可避免傳統心臟節律器相關的手術風險。

劉崢偉醫生說明,膠囊因採無導線設計,透過鼠蹊部靜脈置入鞘管後,利用導引管將膠囊放置於右心室中膈上即可完成植入。膠囊的體積僅有一粒花生大小(2.59公分/1.8),放置僅需30分鐘至1小時,且毋須劃開鎖骨下方肌膚,製作囊袋放置電池,更可避免因導線或囊袋所衍生的感染、氣血胸等併發症。此治療方式的手術傷口小、術後恢復快,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等傷口愈合能力較差的人士,且術後毋須擔心表皮傷口破損或愈合不良等情況。

adblk6
膠囊心臟節律器

膠囊心臟節律器的體積僅有一粒花生大小(約2.59公分/1.8克),放置僅需30分鐘至1小時。

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 須留意感染風險及相關併發症

相比之下,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手術因具導線的設計,且電池本體較大,需要在鎖骨下開創囊袋放置電池,手術過程較為複雜、耗時較長,而開創囊袋的傷口恢復期相對延長(37天不等),需依照個人體質視情況而定。術後亦須密切追蹤植入部位的傷口情況,以降低感染風險及其他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例如導線斷裂、導線移位或電池位置移動等問題。

秋葵好處功效包括降低心臟病危險及預防癌症(am730製圖) 秋葵好處功效包括降低心臟病危險及預防癌症(am730製圖) 秋葵好處功效包括降低心臟病危險及預防癌症(am730製圖) 秋葵好處功效包括降低心臟病危險及預防癌症(am730製圖)

早晚溫差大 出現胸悶、心悸或呼吸困難應就醫檢查

劉崢偉醫生也提醒,最近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血壓會有大幅度的增加,更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避免突發病況,高齡者應格外留意保暖,並且早晚監測血壓。若出現胸悶、頭暈、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務必至醫院檢查,切勿輕忽,才能將健康風險降到最低。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