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2-13 04:30:00
日報

保肺強衛氣 預防新冠肺炎

分享:

新冠肺炎(現稱「COVID-19」)疫情愈見嚴重,更有社區蔓延的趨勢。新聞、網上、坊間等都有很多以西醫角度探討的防疫、抗疫事宜,其實中醫自古以來都有不少防疫、抗疫的方法,同樣值得我們參考。
 

古時中國習慣將疾病稱為「疾疫」,「疾」一般指不具傳染性的疾病,「疫」則指流行性傳染病。註冊中醫師王家明指,「『疫』在古籍上又稱『瘟疫』、『傷寒』或『瘟病』,自商周時代至近代,都有文字記載疫情,而且頻頻發生。」古書中經常出現「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等形容,正好是疫情悲慘的景象。

adblk6
王家明指預防疫病重點在於保肺強衛氣。

王家明指預防疫病重點在於保肺強衛氣。

與「疫癘之氣」相近
新冠肺炎主要引發症狀為下呼吸道病徵,王家明續指,「可同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腹瀉,嚴重者有呼吸不暢等症狀,影像診斷可見肺部有病變,更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甚或死亡。」而近期一些個案,初期沒有任何病徵,患病而不自知。

王家明引述古書的記載,古人對應瘟疫的方式,跟現代的主理方式相近,就是「隔離、尋找病源、治病」。王家明又指,「中醫分類上,新冠狀病毒感染應可作為『疫癘之氣』(疫氣),和一般常提到六淫(風寒濕熱等)外感(感冒)有本質上的不同,傳統上對疫氣的認知為具有高傳染性,一戶有萬戶有,不問大小其病階相同,一疫氣一病,病情嚴重,與現在傳染病認知相當。」


黃芪補氣升陽
王家明表示,許多同類型的疫病,都會先攻擊肺部,所以中藥預防則重在保肺強衛氣,「因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加上病位在肺,肺部為五臟中的嬌臟和通於外,最易受外感或疫氣攻擊。」他謂可以用黃芪三錢、連翹二錢、黨參(片)二錢、蒼朮二錢,水煮20分鐘,一星期飲用二次。「黃芪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之效,配合黨參加强肺氣抗邪;連翹清熱解毒,蒼朮健脾辟濁邪。」

一般預防,如遠離疫區、佩戴口罩、保持個人清潔多洗手、不要以未消毒的手接觸眼耳口鼻、定時消毒洗手間與倒水入U形渠之外,王家明認為留意個人健康亦相當重要,「多運動,保持充足睡眠,可增強抵抗力;另少食生冷肥膩,食物當煮熟避免病毒在食物上生存;勿食太飽,或飢而不食。」

adblk7


穴位強肺
王家明教路,一些穴位的按壓或熱敷,有助強化肺部功能,提升抗疫能力。

合谷
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

魚際
位於第一掌骨中點之橈側,赤白肉際處。

神闕(即肚臍)、
氣海(前正中線臍下1.5吋)、下脘(臍上2吋)
以上3位穴可使用暖水袋熱敷,加強血氣運行。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