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悉罹患癌症,除了接受治療外,部分患者還會自行調整飲食,更有患者因而轉為純素飲食,希望能有助控制病情。坊間有說癌症患者應避免攝取太多營養,否則會「養大」癌細胞,究竟這說法是否屬實?臨床腫瘤科專科謝慧珊醫生指:「不少患者曾問我個人飲食習慣是否導致癌症的成因之一,亦表示有網上文章指患癌需戒口,如戒雞肉和雞蛋等。其實治療期間患者需攝取更多營養,身體才『有力』對抗癌症及撐過療程。突然縮減營養攝取量反有機會令治療效果減半,甚至需暫停治療。」
早期癌症患者亦需攝取足夠營養
中晚期癌症患者所需進行的治療一般強度較高,故不少人認為他們需攝取的營養較早期癌症患者多。事實上兩者所需的營養相若,晚期治療雖較易造成食慾不振,令患者未能攝取足夠營養,但早期癌症患者透過手術或化療等方式消除體内癌細胞亦會消耗大量體力,因此這些患者亦需攝取足夠營養,才能幫助身體康復。「一般建議患者多攝取蛋白質及熱量等營養,蛋白質有助細胞修復,故建議患者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肉類或豆腐等,最好能攝取比平日多一倍半至兩倍的份量。」謝醫生表示。
補品類型需慎選
進行一系列治療後,患者的身體相對較虛弱,部分患者會透過食用補品以幫助身體盡快康復,如冬蟲夏草、人參等。謝醫生指若服用份量並不多,一般不會與治療相沖,但部分補品有機會影響白血球和血小板,故進行化療期間需盡量避免。謝醫生亦提醒:「患者選擇補品應盡量以原型為主,避免選擇粉末或膠囊產品,以免當中有其他可能影響治療的成分。」
營養液只屬輔助性質
治療或多或少影響患者的食慾,單靠日常飲食較難攝取足夠營養,這類患者可透過營養補充劑以額外補充營養,如可於平日飲用營養奶等,當中含有的奧米加3脂肪酸有助增強身體免疫力,亦具有抗炎功效,同時亦能幫助患者改善精神狀態。尤其是頭頸癌患者容易出現吞嚥困難、腸癌及胃癌患者容易出現消化障礙問題,需特別注意營養攝取。對於難以透過口服方式攝取營養的患者,可透過靜脈注射方式將營養液輸進體內,確保攝取足夠營養。
部分患者擔心一旦使用營養液後需長期依賴,故較抗拒使用,但其實一般而言,當患者能自行進食時便能停止使用。謝醫生亦藉此分享一名腎癌患者因治療導致體重急劇下降,甚至需進入深切治療部留醫。起初他亦擔心使用營養液不能「斷尾」,故抗拒使用,惟因急需營養支撐腎及心肺功能,故透過靜脈注射將營養液輸進體內。及後精神明顯轉好,之後於整體情況轉好並能自行進食後,便停止營養液的靜脈注射。
以上資訊由謝慧珊醫生提供

臨床腫瘤科專科謝慧珊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