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11-05 07:30:00

健康研究所|校園欺凌受害者不等於軟弱 近年個案有增無減 網絡欺凌影響不比暴力小

分享:
健康研究所|校園欺凌受害者不等於軟弱 近年個案有增無減 網絡欺凌影響不比暴力小

健康研究所|校園欺凌受害者不等於軟弱 近年個案有增無減 網絡欺凌影響不比暴力小

校園欺凌近年在社會備受關注,然而受害學童未必容易描述事件或表達內心感受。鬍子健康基金會成員暨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表示:「如發現兒童突然出現明顯的情緒變化、拒絕上學或出現難以解釋的身體症狀,如頭痛、胃痛等徵兆,家長須多加以關心,了解他們面對的壓力或困擾,包括在學校內有否被欺凌。發現問題後需要時可與校方聯絡,透過老師及社工協助,共同解決問題。」

 

受害者患情緒病機會高34

當學童遭受欺凌,他們不一定可以清楚描述,有些甚至不願意跟別人提及,除了因難以啟齒外,有些亦擔心說出事件會被人認為他們軟弱,因此父母觀察子女的情緒及行為變化,可有助及早察覺子女有否受到欺凌。葉醫生表示,被欺凌者可能會出現焦慮或抑鬱症狀,例如擔心回校被欺凌、害怕被恥笑、情緒低落,以及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或提不起勁,或出現各種身體症狀,例如手震、心跳、胃痛、作嘔、肚痛、疼痛及各種經檢查後也找不出成因的身體不適等。

adblk6

葉醫生指,曾有一位中二患者,因被同學欺凌而導致嚴重手震,甚至更因害怕上學而持續失眠,最後需服用抗抑鬱及抗焦慮藥物以及進行心理及行為治療。「另外,家長亦可觀察子女的行為有否出現變化,如變得不願上課、上課不專心、人際關係疏離等,如發現子女出現上述轉變,應盡快尋找專業人士協助,找出成因,及早介入,否則經歷欺凌的學童日後患上情緒疾病的機會或增加約34倍。」葉醫生補充。

 

創傷程度需視乎受害者具體經歷

校園欺凌可分為不同類型,如言語欺凌、肢體暴力、孤立等行為,現今世界與網絡可說是密不可分,因此網絡欺凌的個案近年亦有所增加,如網上「公審」,發帖公開其他人的照片及對話、惡意留言等。葉醫生更指,網絡欺凌可被無限轉載及轉發,且一旦公開於網絡上更是難以完全刪除,因此網絡欺凌的影響絕不少於其他形式的欺凌。惟葉醫生解釋:「哪種對受害者影響更大,實在難以單靠欺凌的類型作判斷,需視乎受害者的具體經歷而定,但必須強調的是,所有欺凌行為對受害者來說,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陰影及影響。」

 

欺凌者心態或與朋輩影響相關

站在另一個角度,到底為甚麼欺凌者會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葉醫生指,成因相對較複雜,大部分個案中的欺凌者未必因單一成因而作出欺凌行為,有部分欺凌者或因自尊感較低,需透過欺凌別人而獲得自信,亦有部分因交朋結友而「埋堆」,被迫與朋友一同欺凌別人。葉醫生加以解釋:「朋輩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甚大,故也有些兒童及青少年會為了討好朋友而加入欺凌。」葉醫生最後提醒家長,子女遇上欺凌的話,須小心謹慎地處理,細心聆聽並設身處地理解子女的想法和感受,千萬不要判斷他們(例如有些家長會認為子女肯定是有問題才會受到欺凌),更不要因他們被欺凌而加以責罵(例如有些家長會批評子女被欺凌後的反應或處理方式)。否則若處理不當,除了不利親子關係,更難以幫助子女從被欺凌的陰影中走出來,甚至造成「二次傷害」。

adblk7

 

以上資訊由鬍子健康基金會成員暨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提供

鬍子健康基金會成員暨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

鬍子健康基金會成員暨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