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3-05-12 04:29:50
日報

分子測試助精準診斷蝦敏感

分享:
分子測試助精準診斷蝦敏感

分子測試助精準診斷蝦敏感

甲殼類和貝殼類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其中以蝦最為普遍,香港小學生的蝦敏感患病率約為1.05%。常規蝦敏感測試方法是致敏原皮刺測試及過敏血液測試,惟假陽性高達八成。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過敏組與泰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以致敏原作分子測試,可更精準診斷蝦敏感。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羅騰祥基金兒科教授黃永堅表示,食物過敏屬免疫疾病,免疫系統錯誤認為食物內的蛋白質有害而產生免疫球蛋白(IgE)抗體,刺激釋放炎症介質而引起過敏症狀。「輕至中度過敏會出現皮膚痕癢、蕁麻疹;嘴唇、眼皮腫脹;喉嚨痕癢、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可令舌頭、喉嚨腫脹,導致呼吸困難、頭暈,甚至失去知覺。」

分子測試

分子測試可提升蝦敏感診斷準確度。

假陽性比率高

傳統過敏診斷方法有皮膚點刺測試及過敏血液測試,惟準確度低,假陽性比率高達八成。黃永堅解釋,「例如濕疹兒童,本身血液內已有多種抗體,即使沒有食物過敏也可能檢測陽性。」至於現今的診斷黃金標準為口服激發測試,患者需住院,過程中要嘗試進食不同分量的懷疑致敏食物,故成本較昂貴,患者亦可能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而需即時治療。

或成診斷黃金標準

為此中大醫學院與泰國瑪希敦大學及三美泰吞武里醫院合作研究,從85位有蝦過敏病史的患者抽取血液樣本,並提取大虎蝦的蝦類蛋白,進行血清過敏測試,最終確認了11種與蝦敏感有關的致敏原,並發現新致敏原肝糖磷解酶。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副研究員衛懿欣博士續指,「利用這些致敏原與患者血清結合作分子測試,便可提高蝦敏感診斷的準確性,而測試成本和風險都比口服激發測試低,將來或可成為蝦敏感檢測的黃金標準。」

adblk6
中大醫學院 衛懿欣 梁廷勳 黃永堅

(左起)衛懿欣、劉太、梁廷勳及黃永堅。

毋須胡亂戒口

劉太的兒子是研究參與者,甫出生不久已確定有敏感體質,約3歲時做皮膚點刺測試,知道對海鮮有敏感,因此飲食上已避開甲殼類和貝殼類。劉太憶述一次在家吃火鍋,「雖然分開了鴛鴦鍋其中一邊沒有海鮮,不過兒子吃完後出現了過敏反應,或是沾到了一點有海鮮的湯底。」到15歲時做過口服激發測試及分子測試,確定是蝦敏感,醫生建議他可嘗試進食貝殼類如蜆、帶子等。黃永堅指出,不少個案都因為未能精準知道對甚麼東西過敏,而寧枉勿縱地戒口,或會令兒童營養不足,因此精準的測試十分重要。

轉化臨床應用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梁廷勳希望能夠將研究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現正與科技公司合作生產蝦類致敏原的過敏血液測試,並招募海鮮過敏者參與研究,有興趣人士可聯絡我們。」另一方面,分子測試可以應用到不同類型的食物過敏,團隊現正進行魚類致敏原的研究。與此同時,蝦敏感的疫苗亦在研發當中,將來有機會為患者擺脫蝦敏感,或減低過敏反應。

研究招募查詢:5614 9123

adblk7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