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在第5波疫情中,有約九千人死亡,當中包括不少癌症患者。研究指出,癌症患者如染疫,其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香港防癌會在這段時間仍可嚴控院舍疫情,在續收新症與維持恩恤探訪之下,亦只有11人(5.5%)不幸染疫。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第6波,將會利用科技減少護士與院友直接接觸,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
遙距檢查血壓
在第5波疫情中,香港防癌會所有前線和後勤人員每日均作快速檢測、使用特定更衣室,亦將部分房間改裝為休息間讓員工暫住,減少社區感染帶入院舍。此外,院舍內每房間均有獨立冷氣系統,2月起亦設醫療級空氣淨化機,配合機械人噴霧和紫外線消毒燈,確保院舍環境潔淨。
為預備迎接第6波,除了儲備足夠的疫物資外,透過設立中央監察平台,護士可以遙距檢查院友的血氧量、血壓及心臟情況,減少進出病房,進一步減低感染風險。
癌患者死亡風險高
一項綜合美國、英國和歐洲多國的分析研究,涉及18,600癌症患者,發現每4名感染新冠病毒的癌症患者便有1人死亡;英國數據亦指出,癌症患者染疫的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如血癌、淋巴癌患者死亡風險為一般人士的1.61至2.8倍不等,非血科癌症也高達1.75倍。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指出,「原因是癌患者接受治療會減低免疫力,亦有不少為年長人士,並同時出現其他疾病,以致死亡率較高。」
續支援癌患者
第5波疫情中,香港防癌會向院友、社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派發不少抗疫物資,包括逾10萬劑快速測試劑、10,000個N95口罩、10,000個Level 3外科口罩及22,000件PPE保護衣。現香港防癌會亦希望各界可以捐助支持,讓癌症患者可以持續得到支援,走出疫情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