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人術後在家能以奶粉罐作強化四頭肌的復康運動。(陳琬蓉攝)
不少長者因關節退化需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在家卻因無適時指導而忽視或錯誤作復康運動,不僅可導致「長短腳」,嚴重更需要再做手術。有見及此,東區醫院物理治療部在復康小冊子中加入具動態圖的QR Code,方便病人及家屬隨時查看正確示範姿勢,加快復原。
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因關節未能活動自如,故術後需每日在家作2至3次壓膝及強化四頭肌等運動以加快復原。但部分長者因在家無人指導,加上動作複雜,容易怠於鍛煉,使復原進度未如理想;甚至運動姿勢錯誤,使痛症增加之餘,或會導致5至10度的腳部伸展偏差,長遠或需再接受矯正手術。
東區醫院物理治療師文鎮邦指,術後物理治療對患者康復進度有顯著作用,但年長患者學習進度較慢,難以記住所有動作,所以家屬協助患者復原非常重要。在術後小冊子加入具動態圖的QR Code,則能打破小冊子只有靜態圖像的限制,讓患者及家屬能夠隨時以智能手機查看正確姿勢示範;家屬亦能更有效督促患者復康運動的準確性,加快術後痊愈。
年近七旬的Rose有O型腳,受關節痛症折磨多年,去年中一對膝蓋先後接受關節置換手術,之後其丈夫主要以QR Code的動態圖像輔助Rose在家作物理治療;現時Rose已能輕易做到壓膝等對病人而言「高難度」的動作,復康進度理想。家屬認為新方法簡單方便,而且當病人動作有錯時,家屬能夠即時查看QR Code指正其姿勢,使居家物理治療成效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