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香港女性的頭號癌症,而且個案數字以極快速度上升,1993年至2016年間,確診個案由每年1,152宗上升至4,108宗,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認為,數字變化未必與遺傳有關係,反而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
雖然乳癌的成因仍然未明,但有些高危因素跟乳癌卻有密切關係,李宇聰表示,「女性荷爾蒙高的女性如遲收經、沒有生育,又或生育後沒有餵哺母乳等,都會有較高風險。」而根據香港乳癌實況第九號報告,在14,905位患者中,有77.7%缺乏運動,38.6%屬超重或肥胖,37.1%感到很大壓力,這些或與誘發乳癌有關。
生長速度快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HER2)陽性乳癌,在香港患者中約佔四分一,這種乳癌特點是生長速度快,而且對化療反應差,因此屬比較「惡」的癌症。幸而乳癌病徵較易發現,例如有腫塊、乳頭出血、皮膚上有「酒窩」並有分泌物、「橙皮」病變等,李宇聰表示,「因此臨床上多見為早期的乳癌,有接近八成患者可以手術切除腫瘤。」
T-DM1治療效果較佳
然而,早期HER2乳癌如果腫瘤已大於1cm,在手術切除前,都會採用化療加標靶藥物,先將腫瘤縮小,李宇聰續指,「傳統術後如發現乳腺或腋窩淋巴仍有殘留癌細胞,會繼續使用半年標靶藥曲妥珠單抗。而最近有研究顯示,術後若採用原本應用於晚期HER2乳癌二線治療的T-DM1,效果會更佳。」T-DM1其實是曲妥珠單抗加化療藥物DM-1組合而成。是次研究將1,486名HER2乳癌早期、未擴散的患者分成兩組,分別採用T-DM1及曲妥珠單抗作14個療程,發現沒復發比率分別為89.7%及83%,而患者無入侵性疾病存活率達88.3%及77%,T-DM1組別的治療效果比較優勝,惟會出現血小板低、疲倦、高血壓、貧血和低血鉀等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生商討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兩次療程後可復工
39歲的張女士,去年確診HER2乳癌第2期,手術前採用曲妥珠單抗及化療藥紫杉醇治療,及後將右邊乳房切除,可是術後發現腋下淋巴有殘留的癌細胞,於是接受為期半年共8個療程的T-DM1治療,血小板雖有減少,但兩次療程後病情已經穩定,而且可以復工。
李宇聰建議女士由35歲至40歲開始,應每年做身體檢查,包括X光或超聲波乳房造影;每月亦應自我檢查一次,查看兩邊是否對稱、皮膚顏色是否正常、檢查有沒有腫塊等,如有懷疑應及早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