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發霉年糕恐致癌!醫生揭年糕出現5狀況需丟棄](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nose_32_5.jpg.webp?itok=vt8MVGBK×tamp=1739648495)
吃發霉年糕恐致癌!醫生揭年糕出現5狀況需丟棄
正月十五剛過去,還在吃家裡的年糕嗎?有醫生指出,如果進食已經發霉的年糕,不但會引起食物中毒的風險,更可能會引致癌症。所以,如果發現年糕出現5種狀況,就需要即時丟棄,不可食用。
吃發霉年糕恐致癌!
基因科醫生張家銘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過年後家中年糕可能已經開始發霉,不少人會對長出白色、綠色、黃色甚至黑色黴菌好奇,到底這些黴菌對身體有甚麼影響?張醫生指,年糕霉菌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有一篇食品科技文獻透過PCR檢測霉菌DNA序列,準確鑑定了年糕上生長的主要黴菌種類。結果顯示,年糕上的霉菌種類繁多,其中最具風險的是與黃麴毒素相關的黃麴霉。而年糕發霉後常見的黴菌如下:
- 黃麴霉(Aspergillus flavus)
產生黃麴毒素,這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與肝癌高度相關。
- 雜色麴霉(Aspergillus terreus 或 Aspergillus versicolor)
影響食品品質,可能導致毒素污染。
- 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主要影響食物風味,毒性相對較低,但仍不建議食用。
- 短密青霉(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
可能產生赭麴毒素(Ochratoxin),這是一種影響腎臟健康的黴菌毒素。
- 黃色籃狀菌(Eurotium spp.)
多見於低水分食品,可能產生次級代謝物,影響食物品質與安全性。
年糕出現5狀況需丟棄
張醫生續指,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有研究指,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肝癌發生率較高,並與食物中黃麴毒素污染有關。若長期攝取可能導致肝硬化、慢性肝炎或肝癌。而且是一種耐熱且極難去除的致癌物,無論是蒸煮、油炸或烘烤,都無法完全破壞黃麴毒素。即使烹調後食用,都可能在體內累積,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張醫生指,黴菌的顏色與其種類有關,根據食品微生物學分析,年糕上常見的黴菌顏色及其特徵如下:
1. 綠色黴菌
- 種類:青霉屬
- 特徵:青綠色或暗綠色的絨毛狀菌落,通常出現在存放較久或潮濕的年糕表面。
2. 黃色黴菌
- 種類:黃麴霉
- 特徵:菌落呈黃色至黃褐色,是最危險的黴菌之一,可能產生黃麴毒素,與肝癌有關。
3. 白色黴菌
- 種類:酵母菌或某些早期生長的黴菌
- 特徵:白色棉絮狀或點狀生長,初期可能不易察覺,但隨時間可能變成其他顏色。
4. 灰色黴菌
- 種類:某些麴霉屬或黑麴霉
- 特徵:菌落呈灰色至深灰色,可能伴隨粉狀孢子或絨毛狀結構。
5. 黑色黴菌
- 種類:黑麴霉
- 特徵:黑色或深棕色菌落,常見於存放過久或受潮的年糕上,可能影響呼吸系統健康。
![即使烹調後食用,都可能在體內累積,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6_18.jpg.webp?itok=oU2o14ky×tamp=1739648495)
即使烹調後食用,都可能在體內累積,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發霉食物不等於發酵食品
張醫生強調,藍紋起司、納豆和紅麴等的食物,都是透過特定黴菌進行可控發酵而成的安全食品。然而,不受控環境下的發霉食品則可能含有有毒黴菌,如黃麴毒素,應立即丟棄。關鍵在於辨別「可控發酵」與「不受控腐敗」。因此,他建議如果食物出現異常氣味、顏色或黴菌斑點,應立即停止食用,以確保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