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心積壓負面情緒,我們很多時會選擇「收收埋埋」,不願與他人傾訴。其實只要踏前一步,景色可能會變得不一樣。「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早前舉辦了《唱好精神音樂會》,期望透過音樂為情緒病患者打氣,喚起市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舉辦之《唱好精神音樂會》早前圓滿結束,擔任表演嘉賓的歌手應智越(細貓)演唱了《努力的孩子》及《小撇步》等歌曲,並且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主席兼精神科專科傅子健醫生希望藉著音樂與分享,宣揚精神健康的正面訊息︰「好心情及正能量是可以傳染的!」
與人傾訴 抒發負面情緒
細貓在音樂會中提到,曾經因私人事情而變得消極悲觀,更出現了抑鬱症的症狀︰「很多事情累積起來而感到不開心,自己又沒有與他人傾訴,跟家人亦是報喜不報憂,自己鬱住鬱住。幸好當時有朋友願意聆聽我的說話,使我能勇敢面對。」
對於細貓的故事,「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副主席兼精神科專科曹國柱醫生也認同,朋友的角色相當重要,與朋友傾訴能夠讓受到情緒困擾的人抒發情緒。他寄語患者不妨以聽音樂、看電影或做運動等形式疏理情緒,有助培養正面的情緒。
事實上,香港的情緒健康問題比我們想像中普遍。根據一項本地調查,年齡介乎16歲至75歲的成人當中,精神病的患病率為13.3%,當中最常見為混合焦慮抑鬱症(6.9%),其次是廣泛性焦慮症(4.2%)及抑鬱症(2.9%)。
及早診治 重回生活正軌
該會成員精神科專科李靖國醫生對此表示,不同人出現焦慮或抑鬱情緒的成因不同,「有人可能努力去做一件事,但結果不如預期,而產生負面情緒及思維。然而,只要積極面對,必要時尋求他人協助,大家都可以走出困境。」同為該會成員精神科專科鄭柏榮醫生亦鼓勵患者多與他人傾訴,即使看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方法,都可以換來很大的改變。
針對情緒問題如抑鬱症,最重要是及早診斷與治療。醫學界普遍建議患者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去控制病情。不過,部份患者可能服用過不同的抗抑鬱藥物,病情都未見好轉。此時可因應其身體狀況及實際病情,醫患商討後可考慮加入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作為加強治療。它能針對多巴胺及血清素受體等發揮作用,在保持原有抗抑鬱藥物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治療成效、改善情緒,讓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以上資訊由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