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腎病,大家或者覺得事不關己,但其實腎病有可能遺傳。香港醫學會會長何仲平醫生表示,腎病成因眾多,其中一種名為「顯性多囊腎病」(ADPKD)與基因有關,即屬先天性疾病,病徵不明顯。
ADPKD患者腎臟內的腎水泡(又稱為囊腫)數量及體積會隨年紀而增長,無聲無息到中後期,水泡長大至壓到其他器官,患者才會感到疼痛。如果水泡爆破,則可能造成血尿或感染等。另外,患者亦會較易出現腎結石,並引致腰背、身體兩側疼痛等。
認知不足
為了解醫護人員對ADPKD的認知,香港醫護市場調查及策劃於2020年作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親戚有長期腎病的醫護人員中,94.1%沒有接受追蹤檢查,而有向家庭醫生透露家族史中有長期腎病人士的只有35.3%;只有25.2%受訪者同時答對「遺傳」及「基因突變」是引致ADPKD的原因。
減緩病情惡化
調查反映有必要加強醫護以至社區推廣ADPKD資訊。若可能盡早開始治療,好好保存腎功能,有助減輕日後患上末期腎病的負擔。同時,ADPKD目前仍未有根治藥物,但隨著醫學進步,有些治療已可以減緩病變惡化,例如服用抗利尿激素受體藥物托伐坦等去控制水泡的生長速度。
何仲平又指出,「在患病的過程中,併發症的出現對患者相當困擾。當知道自己將來或有可能出現腎衰竭時,更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隨著ADPKD惡化並漸漸發展為第4至5期慢性腎病,生活質素因此相應轉差。
改變生活習慣
患者可改變生活習慣,例如多進食蔬果、高纖食物、堅果及不飽和脂肪的食油等去對抗高血壓問題,阻止病情惡化。亦有關注腎病預防和治療的醫生和護士組成香港多囊腎病互助小組,為ADPKD病人提供支援,包括與多囊腎病有關的健康講座、飲食措施、多囊腎病患者的監察及患者的分享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