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踏入天灸的季節,天灸是在一年內特定日子進行的傳統療法,一般會於全年最熱的三伏天及全年最冷的三九天進行。註冊中醫師張瑩指,醫師會調配一些溫性的藥物,敷貼在病人的特定穴位上,達到溫補陽氣及調和陰陽等效果。
最近的三九天是今年12月22日、12月31日,及明年的1月9日和1月18日。張瑩稱,三九天和三伏天是天地之間陽氣最旺盛和最弱的日子,在這些日子做天灸,可借助天地之氣和藥物之氣,幫助人體的陽氣得到升發及補助。
天灸過程
做天灸前,醫師會為病人進行望聞問切,以判斷是否適合在當日做天灸,如果適合,就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及病機選擇適合的穴位。張瑩指,「天灸前會將藥物磨成藥粉狀態,再調和薑汁、水和蜂蜜等變成藥糊,再用藥貼將藥糊貼在特定的穴位上,撕貼的時間根據醫囑就可。」
常用穴位
天灸使用的穴位主要以背部及腹部為主,例如督脈或膀胱經背俞穴的穴位,手腳亦有部分穴位會選用,惟具體穴位因人而異,張瑩續指,「即使一樣是鼻敏感或胃痛的病人,其病機及證型亦有不同,醫師會選最適合他當日去貼的穴位來貼。」
至於天灸是否連續做3年才有效?張瑩表示,的確有研究指出病人連續3年在三伏天及三九天做天灸,改善症狀上可獲得最大的效果,但港人生活忙碌,三伏天及三九天多碰上暑假和聖誕假,建議「可以的話就盡量貼」,天灸次數愈多愈好。
適合陽虛氣虛人士
天灸療程本身是溫陽散寒的,陽虛和氣虛的病人都很適合,「一般人未必知道自己屬於陽虛或氣虛,以症狀來說,鼻敏感、哮喘、經常手腳冰冷、怕冷、長期坐辦公室及自覺濕氣重的人士都適合做天灸;而容易腹瀉、經痛的人士則可尋求中醫師的意見。」張瑩提到,如出現長新冠症狀,例如經常怕冷、反覆感冒、有痰、容易氣管敏感、咳嗽、記性不好、精神反應變差,都可以做天灸。
不少小朋友都很害怕打針食藥,如果體質適合,張瑩指,小朋友其實很適合做天灸,「在我個人經驗裡,天灸很受小朋友歡迎,因為過程好像貼貼紙獎勵他們,數數有多少個貼紙,很快就結束了。如果他們有鼻敏感、濕疹、長新冠、小兒腹瀉及小兒遺尿等問題,都很適合做天灸。」
但如果是孕婦、皮膚有大面積的創傷、濕疹,或有很多傷口的人士,就未必適合天灸,兩歲以下小朋友亦因皮膚過於幼嫩,容易搔癢,都應避免。另外如在療程當日發燒,或被中醫師判斷為熱病,也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