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很多壞習慣容易導致膽固醇水平飆升,香港15至84歲的人口中,就有接近一半人患有高膽固醇。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張偉成表示,要避免高膽固醇引致中風或心臟病等併發症,除了定期驗血檢查外,更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部分膽固醇由身體製造,並非來自飲食。那為甚麼醫生仍建議高膽固醇患者改善飲食習慣?真正原因在於飲食不正常容易導致肥胖,而脂肪會提高患者的胰島素抗性,有可能發展成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代謝綜合症。因此,改善飲食和運動習慣有助減肥及提高新陳代謝率,從而降低患者的胰島素抗性及低密度膽固醇水平。
注意飽和及反式脂肪
張偉成指出,「戒口時要注意的是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含量,如果要出席飯局,日本菜尤其是壽司和刺身是不錯的選擇。」日本菜多用海鮮為食材,含豐富不飽和脂肪,而生吃或清蒸等不添加油脂的烹調方式,亦不會增加食物的反式脂肪含量,不失為較健康的選擇。
降膽固醇為長期目標
治療高膽固醇的目的,在於初步預防嚴重的併發症。很多患者並不清楚高膽固醇長遠有可能引致中風和心臟病等併發症,所以不理解治療高膽固醇的重要性。部分病人更誤以為服藥會令情況惡化,或害怕藥物的副作用,因而抗拒藥物治療。
張偉成強調,降低膽固醇是長期目標,患者單靠非藥物治療一般只能暫時及斷續達標。有研究指出,非藥物治療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有限,不足以穩定高風險患者的病情及減低十年內出現心臟病的風險,因此有需要配合藥物治療。高風險的患者更不應在藥物治療稍見成果後就降低劑量或停藥,或致前功盡廢。

張偉成指很多病人並不知道高膽固醇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因而忽略了持續治療的重要性。
同時減心臟病發病率
他汀類藥物是治療高膽固醇的第一線藥物,不但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20%至60%,副作用亦比較少。張偉成指,患者普遍擔心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痛和肝酵素上升,但只要停藥,這些副作用就會消失,並不是患者所猜想的永久損傷,患者應在接受治療前諮詢醫生的意見。
此外,相比起其他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還有多效性功能,其中一個是穩定粥狀硬化斑塊,可以直接降低心臟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

壽司是戒口時的不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