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漏症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分為心房性及心室性,指心房或心室中隔先天出現破損,令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的血液可以流通。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代表陳良貴醫生指出,如果破損細小,或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破損大又不處理,最後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心臟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組成,左右心房由心房中隔分開,而左右心室則由心室中隔分開。無氧分的血會透過靜脈去到心臟右邊,血液會泵至肺部,獲得氧氣後泵到心臟左邊,再經主動脈將血液供應全身。
大部分先天形成
陳良貴表示,心漏症的患者心臟於心房中隔或心室中隔有破損,令左右邊的血液可以流通,大部分心漏症是先天性,只有極少數是後天形成,「如破損細小,未必會導致明顯的病徵,較難被察覺;但身體檢查時,當醫生聽到心臟有雜音、懷疑有心漏症,會透過心臟超聲波作進一步檢查。」陳良貴續指,如果破損較大,有可能出現運動量差、氣促、腳腫等病徵,嚴重者更可能出現缺氧性心臟病,例如嘴唇及手指變紫變藍等。
治療指標
並非所有心漏症患者都需要治療,須根據幾個指標而決定。心房性心漏症方面,首先醫生會觀察患者有否出現病徵,如該病徵未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釋,就需要治療;如患者沒有病徵,醫生會作心臟超聲波,檢查患者的心臟功能,例如右邊心臟開始發大,或導致肺動脈的壓力愈來愈高。另外,如患者曾中風而未能解釋,很可能是由心漏導致,這個情況亦需要治療。心室性的治療指標與心房性大致無異,同樣觀察患者的病徵及心臟功能等。但如患者曾有心臟內壁發炎,都需要治療。陳良貴解釋,由於心漏症是先天結構問題,用藥物無法改善問題,一般會以介入性治療,並根據破損大小進行微創或開胸手術。
心漏症患者出現病徵後,如果未有得到合適的治療,長遠會影響心臟功能,心房性會令右邊心臟發大,而心室性則會令左邊心臟發大,導致心臟的泵血能力轉差,亦即是心臟衰竭,嘴唇發紫變藍,如果藥物未能控制,最終更可能需要接受心肺移植。
多數患者可做運動
大部分心漏症患者都可以做運動,惟陳良貴建議最好先諮詢主診醫生意見,「有患者的破損位置細小,未有影響心臟功能而毋須治療,其實與一般人無異,任何運動都可以做。患者有病徵的話,運動上或有限制,但在治療後,亦與正常人無分別。」不過,陳良貴提醒,如果患者有病徵而又一直未有處理,可能會導致肺動脈壓力過高,當進行劇烈運動時,或令心臟未能負荷,增加猝死的風險。今年世界心臟日(9月29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將舉行一系列活動,包括心臟健康同樂日及心臟健康講座等,有興趣可到http://worldheartday.org.hk/了解更多護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