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即代表心臟泵血的能力出現問題,未能將血液有效輸送到全身各部位,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甚至需要經常入院、加長住院時間。香港每年有二萬人次因心臟衰竭而入院,此症五年內死亡率達48%,比部分癌症如乳癌(16%)和大腸癌(42%)更高,值得大家關注。
心臟衰竭|元兇多為心臟毛病
心臟衰竭是一種臨床綜合症,大多由結構性或心臟疾病引起,包括冠心病、心律不正、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毛病等。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過度肥胖、吸煙、酗酒、濫藥、肺部疾病或嚴重貧血等,都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
心臟衰竭|常見水腫氣喘
心臟衰竭大大影響身體血液循環,會帶來各種徵狀。
胸悶氣喘:泵血差影響血液帶氧能力,身體感到不夠氧氣,於是出現胸悶氣喘,甚至呼吸困難。如肺部有積水,平躺會進一步影響呼吸,氣喘更嚴重,睡眠時或會被憋醒。
積水或腫脹:血液循環欠佳,足部、下肢、腹部易有水腫情況。
體重突然增加:因為水腫和排水功能欠佳,因此體重或會在一周內上升5磅或以上。
疲倦或頭暈:類似缺氧的症狀,在起床或運動時更為嚴重。
其他症狀:咳嗽、食慾減退、心跳加速或不規律、認知障礙與迷失方向。
心臟衰竭|嚴重程度分4級
紐約心臟學會分等級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臟衰竭分類方法。
級別1:體能活動沒有影響,日常活動不會導致疲勞、心悸及氣喘。
級別2:進行體能活動時稍微受到限制,休息過後沒有不適,日常活動會感到疲勞、心悸及氣喘。
級別3:體能活動明顯受到限制,休息過後沒有不適,輕量活動已感到疲勞、心悸及氣喘。
級別4:不能進行任何體能活動,靜止時也能感到疲勞、心悸及氣喘。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時,不適會加劇。
心臟衰竭|多種檢查助確診
有多種檢查或測試幫助診斷心臟衰竭,當中血液測試會檢驗N端腦利納肽前體的濃度,再根據年齡去分析左心室的泵血能力。心電圖可檢查有否不正常心跳、不充足的氧氣及血液輸送等。心臟超聲波可檢查心瓣和心室狀況,以及心跳情形。X光可檢查心臟大小和形狀有否異樣。心臟壓力測試則監測患者運動時的心跳、血壓和呼吸的變化。
心臟衰竭|4種藥物紓緩病徵
除了因應病因而做通波仔手術、修補心瓣或植入除顫器等外,據2021最新心臟衰竭治療指引,患者應接受4種一線藥物治療,包括ACE抑制劑或ARNI助放鬆血管讓心臟較易泵血;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跳降低負荷;抗鹽皮質激素減少腎臟對鈉質的再吸收。而SGLT2抑制劑雖原為糖尿病藥,但研究證實它同時有效預防心臟衰竭和減低病情惡化和死亡風險,提升患者生活質素。值得留意的是,部分一線治療藥物可用於治療其他疾病,即使患者沒有那些問題,也不應自行停藥,因為藥物也有助控制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醫患同行
關心您的心聯同17名心臟科專科醫生推出「醫患同行‧正視心衰竭」計劃,除了提供疾病和治療最新資訊、控病攻略、護心貼士、線上線下病人資源外,還製作了「我的心衰竭手冊」,可記錄每周病情、體重變化等,覆診時醫生便對情況一目了然,如發現體重一周內波幅超過3至4磅,或者徵狀持續惡化,亦可及時求診。
心臟衰竭|情況未必可逆轉
31歲的蕭小姐,為一型糖尿病患者,14歲便開始注射胰島素。兩、三年前因感冒大病一場,之後一直反覆未能痊愈,初時沒多理會,但後來有氣喘、晚上因咳嗽無法平躺睡覺,甚至腳腫至無法步行才發現問題嚴重,往急症室求診。檢查後發現患冠心病,3條主要血管都有超過九成阻塞,其他微細血管的阻塞也很嚴重,並有肺積水問題,需要做兩次通波仔手術。術後水腫和咳嗽雖有所紓緩,但心肌已有壞死,達第二至第三級心臟衰竭,病情無法逆轉。蕭小姐常感力不從心,氣喘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加上現時要戴口罩更覺辛苦;洗澡不能太久,水溫不能太高,水蒸氣會影響呼吸;同時血壓長期偏低,不時頭暈眼花,或需休息未能工作。管理病情方面,蕭小姐直言時間一久便會忘記藥物劑量和服用時間,也未有定期記錄病徵和體重。她期望「醫患同行‧正視心衰竭」計劃可以幫助自己控病,亦提醒病友要定期檢查,積極留意病徵,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