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4-29 04:30:20
日報

怕打預防針?拆解疫苗迷思

分享:
疫苗

怕打預防針?拆解疫苗迷思

本周為世界免疫周,在全球各種病毒細菌流行下,疫苗的角色變得愈來愈重要。但仍有人會對疫苗有戒心,並質疑其效用和必要性等。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冼嘉玲指,「接種疫苗依然是預防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疫苗不僅保護個體,更保護身邊人,並在社區內形成防疫網。」

不少人以為當接種疫苗後就能獲得全方位的保護,冼嘉玲表示,「實際上沒有任何疫苗能保證百分之百保護。即使已接種疫苗,仍然有可能感染病毒,但打了疫苗後,病情通常會較輕微,並且嚴重併發症或死亡風險會大幅降低。」由於疫苗能有效激活身體免疫系統,有助產生抗體來抵抗疾病。

疫苗

冼嘉玲指,小朋友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所以更加需要疫苗接種,以降低感染風險。(蘇文傑攝)

自然感染也有抗體?

有人認為自然感染所產生的抗體效果更佳,所以毋須接種疫苗。冼嘉玲解釋,自然感染雖可產生抗體,惟生病過程出現嚴重感染的風險較高,可能導致併發症,甚至死亡。「相比之下,疫苗接種則是以已改良,殺死或弱化的病毒來訓練免疫系統,讓人們在不生病的情況下建立免疫防護。」

有抗體=免疫?

有人會疑惑,若已感染過某種病毒,是否就已經免疫,不需要再打針?冼嘉玲強調,「體內的抗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而且病毒會變種,即使曾經感染過,仍然需要接種疫苗以保持免疫力。特別是流感疫苗,每年都須接種,因為流感病毒的株每年都會有所不同。」

疫苗有副作用?

最多人擔心的是疫苗副作用,而對疫苗卻步。冼嘉玲指,大部分疫苗的副作用都是輕微的,例如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或輕微發燒。這些反應通常在一兩天內會自行消失。最嚴重的情況是,患者會出現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在接種後的幾小時內就會出現,但屬罕見情況。
 

adblk5
疫苗

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是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但屬罕見情況。

3類人注意

冼嘉玲指出,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不適合接種某些疫苗(例如麻疹和水痘疫苗)。故接種前宜諮詢醫生,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接種疫苗。而慢性病患者反而更需要接種以保護自己,因為他們感染後的病情可能更嚴重,甚至有生命危險。對於孕婦,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及百日咳疫苗,以保護母體及將抗體傳給新生兒,降低感染風險。

接種率高才有群體免疫

在疫情期間,群體免疫成為熱門話題。冼嘉玲解釋,「群體免疫是指當社區內大部分人群擁有抗體時,能有效減少病毒的傳播。然而,為了實現群體免疫,接種率須達到一定的百分比。如果接種率過低,則無法形成有效的保護網。」

政府目前提供多種疫苗計劃,針對小朋友包括卡介苗、乙型肝炎、肺炎球菌、四合一混合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水痘針及HPV針。成年人若未接種過HPV針,可以考慮補打;而長者則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並可考慮肺炎球菌及RSV疫苗。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