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宣布因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惡化而辭職。](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99119335_Cf.jpg?itok=BvVLa8JA×tamp=1739350754)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宣布因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惡化而辭職。
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宣布因為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惡化而辭職,令他無緣以首相身分見證東京奧運。最新有研究就發現,此病可能與免疫細胞持續過度活躍有關,或能幫助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一直懷疑炎症性腸病跟免疫糸統過度反應有關,而今次研究較集中影響腸道的潰瘍性結腸炎。研究人員將7名患者的結腸樣本與9名非患者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患者的腸道內,有大量名為TRM的免疫細胞,並且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而這種免疫細胞更可進入血液之中,或許解釋為何炎症性腸炎可以影響身體多處地方。該項研究已刊載於《Science Immunology》。
炎症性腸病包括克隆氏病及潰瘍性結腸炎,前者可影響由口腔至肛門任何位置的消化道,而後者則通常影響腸道表面的組織。患者常見有肚瀉、腹痛、便血、疲倦及消瘦等情況,能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在美國,約1.3%成人患有炎症性腸病,可惜至今仍未有根治之法。今次有關發現或有助研發能針對該種免疫細胞的療法,從而有效控制炎症性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