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懷愛滋建議學校應加強性教育,提升年輕人的性知識。(黃永佳攝)
少女與男性發生性行為,會否使用安全套,多取決於男方,令女方增加感染性病的風險。「關懷愛滋」的調查發現,在曾接受性健康檢查的受訪者中,只有一成半少女在過去半年,與男友發生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而且大部分少女深信自己是男友的「唯一」,低估感染性病風險,忽略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故機構建議在校內加強性教育,教育局應審視性教育指引。
「關懷愛滋」於去年4月至今年3月訪問逾千名15至25歲、曾接受性健康檢查的青少年,調查發現少女過去半年與男朋友、固定性伴侶、及非固定性伴侶發生性行為每次使用安全套比率為16%、22%、及29%,而男性使用安全套比率為50%、55%、及57%。
有兩成受訪少女表示,不使用安全套原因是男方要求不用安全套、不想破壞氣氛及怕要求用套會令關係變差。「關懷愛滋」認為,女性在性關係處於不利情況,如不知道安全套可防止性病、認為女性帶安全套會被視為濫交、及錯信自己是對方唯一的性伴侶而不使用安全套,以致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
另外,調查同時發現逾八成少女被測試員評估為高風險感染性病,即發生不安全的陰道交或肛交,當中137名接受性健康檢查的少女,21人感染衣原體、1人感染淋病,性病感染率為16%,而男性性病感染率則為4.5%,機構高級預防項目主任(青少年團隊)鍾詩韻表示,受訪女性普遍只關注性行為後會否懷孕等問題,因而低估感染性病的風險。
機構項目經理(社群研究及青少年團隊)何冠雄建議,教育局應重新審視20年不變的《學校性教育指引》,將性教育資訊生活化,而學校應定期教授不同的性教育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