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研究多針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長期併發症,但實際上較輕症狀患者亦可能需要更多醫療服務。(互聯網圖片)
新冠肺炎的影響可能比預期的更大,除了重症患者可能出現持續症狀外,即使輕症個案亦不能倖免。一項刊載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顯示,雖然非入院個案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低,但在染病後6個月內,可能因為持續症狀而令求診次數增加。
研究人員透過將丹麥第一波疫潮中的8,983名感染個案與80,894名無受感染的人士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曾染病者到門診求醫的比率多非感染者超過一倍,並有多達31%曾染病者在跟進期內需要新的藥物治療,當中較多需要服用改善呼吸和緩解偏頭痛的藥物,亦比非染病者較多被次診斷出有呼吸問題和靜脈血栓。
參與研究的南丹麥大學教授Anton Pottegård指出,目前研究多針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長期併發症,但實際上較輕症狀患者亦可能需要更多醫療服務,故各地政府有需要確保有足夠的醫療服務應付,並認為有需要進行大型人口調查,以了解新冠肺炎病人康復後持續出現的症狀及求醫情況,從而全面評估新冠病毒造成的健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