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接二連三有年輕運動員在訓練或運動時猝死,再度令人關注心臟猝死年輕化的趨勢。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指,心臟猝死的年輕人,最常見成因是肥厚性阻塞心肌症或離子通道疾病,令心臟導電功能異常,出現心室性心律不整。
心室性心律不整的家族遺傳風險高達七成,由於一般身體檢查也未必能準確檢驗這症狀,患者日常生活可能沒有病徵,因此馮永康提醒,若曾在運動過程中突然暈眩,以及有家人在40歲前突然離世的人士,要提高警覺,作緊密監察。
一小時內暴斃
馮永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有關猝死的定義,是指當事人本來健康,卻在一小時內暴斃,「年輕人心臟猝死主要有兩大常見成因,其一是肥厚性阻塞心肌症,顧名思義,患者先天的心肌較肥厚和阻塞血流,一般若父母其中一方有患此病,子女便有一半遺傳風險。」另外是與心臟導電功能有關的離子通道疾病,如布加達綜合症,病人的心臟結構表面正常,但因為心臟要靠電流刺激心臟運作,而電流部分出現問題的話,便有可能出現心室性心律不整而引致心臟猝死。
確診須作針對性檢查
很多人好奇為何全職運動員理應定期作體檢,但仍未察覺異常。馮永康解釋,「過去研究顯示,簡單心電圖檢查,甚至心臟超聲波也未必能偵察到相關問題。大部分猝死患者不能及時找出病因,是因為導致心臟猝死的心肌或電導問題,需要對心律較有研究的醫生作詳細及針對性檢查,才能檢驗得到。」
減低創傷性
若能及早偵測心臟猝死的風險,患者可植入心臟除顫器,令心臟猝死的風險降低67%。目前除顫器可分全皮下心臟植入式除顫器和傳統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兩種,原理是當除顫器偵測到心律不正,便會立即啟動功能,發出電擊以穩定心律,令心律回復正常拯救患者。馮永康指出,「兩類除顫器的效能相若,但年輕患者較適合使用新式的全皮下心臟植入式除顫器,它不需經血管植入電極線到心臟,整個系統完全植入於皮下,不但不影響脈管系統,更不用將外來物植入心臟,大大減少創傷性和感染風險。」
應考慮併發症問題
傳統除顫器每6年大約有10%至15%病人出現併發症,其中較危險的包括電極線問題如移位或截斷,血液感染如敗血症和心內膜炎。如不幸發生,必須把已植入心臟內的電極線拔出再重新安裝,而此手術的風險相對較高。年輕患者使用除顫器的時間較長,出現除顫器併發症的風險也應為重要的考慮因素。植入全皮下心臟植入式除顫器,由傳統3個切口減至兩個,可減低手術風險及對外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