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3-29 04:30:00
日報

洗肚治腎衰竭 兼顧生活質素

分享:

香港每年腎衰竭新症數字持續上升,當中約一半為糖尿病患者。由於晚期腎衰竭病情不能逆轉,腹膜透析便成為本港主要的腎臟替代治療,而且臨床效果理想,亦兼顧到患者生活質素和經濟效益,相關治療政策更成為國際間學習的模式。

香港腎科學會主席鄭玉麟醫生指,腎臟每日為身體過濾150升血液,透過小便排走廢物,同時保留有用物質,維持適當環境讓身體其他器官有效運作。「當腎功能下降,從飲食及新陳代謝產生的毒素和廢物便會留在體內,影響健康,如達致晚期腎衰竭,便須接受腎臟替代治療才可維持生命。」


無礙日間活動
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腹膜透析(洗肚)、血液透析(洗血)和腎臟移植,鄭玉麟指由於移植輪候需時,香港患者主要使用連續性可攜帶腹膜透析(CAPD)治療,「患者會先做小手術放入軟導管,再利用此導管輸入透析液至腹腔,透過擴散及超過濾作用,將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排出,並把透析液中的有用物質吸收至體內,從而淨化血液,完成後的透析液將經透析袋排出。」患者術後接受5天的培訓,便可開始在家洗肚,平均每8小時換一次透析液,患者可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甚至去旅行。「此外,另有全自動腹膜透析(APD),以機器協助在睡眠時做9至10小時洗肚,日間活動更自由。病人可按成效而選擇治療方式。」

adblk6
(左起)鄭玉麟、使用CAPD的腎病患者黃小姐、李錦滔、使用APD的腎病患者周中師傅及麥肇嘉。

(左起)鄭玉麟、使用CAPD的腎病患者黃小姐、李錦滔、使用APD的腎病患者周中師傅及麥肇嘉。

患者需要做小手術在肚皮放入導管。

患者需要做小手術在肚皮放入導管。

治療成本較低
為兼顧病人的生活質素,醫管局早於1985年開始採用腹膜透析優先政策,至今逾35年。醫院管理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麥肇嘉醫生表示,「截至去年12月,醫管局已為25,002名病人提供洗肚治療,而且成效理想,無論患者出現腹膜炎的頻率,以及透析排走尿毒素的指標都高於國際醫學標準。」過去多碩研究亦發現,洗肚患者於體能、一般健康、情緒、對生活影響、腎病負擔等方面,均比洗血患者較佳。「港大的研究也發現,除直接醫療上的成本如儀器、藥物等外,病人的生產力、用於醫療上的交通時間等機會成本,對患者亦十分重要,家居洗肚正正可以減省這些成本。」


國際爭相學習
香港可說是成功採取腹膜優先政策和在家治療優先政策的表表者,全球華人腎臟病學會主席李錦滔教授稱,「2018年香港便有69%患者是家居洗肚,亦有3%為家居洗血。以往世界各地的腎臟替代治療主要是到洗腎中心洗血,然而2008年泰國引入腹膜透析優先政策後,2013年洗肚病人已增至一半以上;馬來西亞政府於2019年認識香港腹膜透析優先政策模式後,也增加了今年用於家居洗肚的預算至2,500萬馬幣(約4,684萬港元)。」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