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凍天氣易生霉菌恐致肝癌皮膚炎 醫生教6招預防霉菌
根據本港天文台,冬季的相對濕度經常處於高位,甚至接近100%。這種天氣下,就有可能令環境出現污染,而對身體造成危害。有醫生指出,濕凍天氣容易令霉菌產生,不但會引致過敏疾病,更有可能會造成肝癌或皮膚炎等問題。醫生教大家用6大方法,有效預防霉菌。
濕凍天氣易生霉菌恐致肝癌皮膚炎
營養功能醫學醫生劉博仁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近日有一名有氣喘及咳嗽的患者頻繁就診,他便提醒他注意家庭環境中的霉菌污染,後來他整理環境後,其咳嗽症狀明顯改善。
劉醫生解釋指,由於冬季或梅雨季節的潮濕氣候若導致室內濕度超過60%,便會成為霉菌繁殖的溫床。當濕度達到70%以上,霉菌的繁殖速度會顯著加快,對居住環境及健康造成影響。霉菌的生長條件如下:
霉菌生長的主要條件
- 高濕度:浴室、地下室、冷氣機濾網、衣櫃等地區若潮濕,容易孳生霉菌。
- 通風不良:冬季為保持室內溫暖,許多人長時間關閉窗戶,導致空氣不流通,增加霉菌孳生的機會。
- 適宜溫度:霉菌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25~30℃,但部分霉菌可在10~20℃的環境中存活並繁殖。
- 有機物累積:如灰塵、食物殘渣及衣物纖維等,為霉菌提供了足夠的養分。
常見霉菌種類及健康風險
- 黑麴霉菌:常見於浴室及冷氣濾網,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氣喘,對免疫系統弱者可能造成肺部感染。
- 青霉菌:生長於發霉的食物、地氈及壁紙,可能導致鼻炎及皮膚炎,部分品種可產生毒素。
- 黃麴毒素霉菌:多見於發霉的堅果及米飯,會產生黃麴毒素(Aflatoxin),是一種強致癌物,可能導致肝癌。
- 交鏈孢菌:常見於窗戶邊及木製家具,容易誘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
- 鎖孢霉菌:常見於衣櫃及窗簾,可能引發過敏、氣喘及皮膚感染。
如何預防霉菌對健康的影響?
劉醫生續指,如果要預防霉菌對健康的影響,可以採用以下6大方法:
- 控制濕度:使用抽濕機將室內濕度維持在50~55%。
- 加強通風:每天至少開窗通風30分鐘,以促進空氣流通。
- 定期清潔:使用白醋、小蘇打或稀釋漂白水擦拭潮濕區域。
- 避免食用發霉食物:如發霉的花生、堅果及米飯應立即丟棄。
- 清理空調設備:定期清洗冷氣機及濾網,以防止霉菌孳生。
- 使用空氣清淨機:選擇具HEPA濾網的設備過濾空氣中的霉菌孢子。
劉醫生強調,當長期暴露於霉菌環境中,可能影響呼吸系統及免疫力,甚至引發慢性疾病。他提醒,老年人、癌症患者及過敏體質者更需特別注意。建議掌握防潮及去霉的方法,才能維持健康的居家環境,遠離霉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