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之中,令人受傷的意外很多,例如在運動時不慎跌倒擦傷、煮食時切傷或者燙傷。一般治理方式是洗淨傷口後,使用消毒藥水為傷口消毒,風乾後再貼上膠布、紗布等。但有醫護人員表示以濕潤療法處理傷口,效果比傳統「乾性」的方法更好。
傷口造口理遺護士陳超文表示,濕潤療法是一種將傷口達致乾濕平衡狀態的治理方法,由於一般傷口都會有滲液,因此就要靠敷料的幫助,去達到這個平衡,而敷料亦有多種類型,例如藥膏狀敷料、啫喱狀水凝膠、泡綿敷料、或親水性凝膠等。
減少疤痕
濕潤療法或者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新概念,但陳超文指出早於六十多年前此療法已出現,而且實驗亦證實,使用濕潤療法比乾性方法可以更快癒合,「因為在相對比較濕潤的環境之下,細胞更加容易遊走,組織修補自然更有效率;同時亦有助細胞排列得更好,加上癒合時間短了,亦即減低了傷口感染、繼而形成疤痕的風險,簡單來說即『埋口埋得靚啲』。另一方面,若表淺傷口會有很多神經末稍外露,當它們處於濕潤的狀態,可以減低痛感,對於傷者亦是好事。」
濕潤療法之應用
至於能夠使用濕潤療法的創傷類型,陳超文認為大部分傷口都適用,「但若使用Hydrocolloid親水性凝膠這類敷料,建議只用於表淺傷口上,並且確保傷口先清潔、已止血及沒有感染,因為採用這一類密封型敷料,若不清潔的話會令『厭氧』的細菌發起而造成感染,若本身有感染更不適用。此外,如傷口仍然出血,敷料很快就會吸滿,造成浪費。當然,如果傷口深,建議找醫生處理,因為或需做一些止血的治療或縫針。」另外,傷口周圍的皮膚須確保健康才可使用,因敷料要黏貼在皮膚上,如太脆弱的話,換敷料時或會造成二度創傷;而糖尿病患者等易受感染的人士使用濕潤療法應加倍小心,建議由醫護人員處理。
處理步驟簡單
濕潤療法其實並不複雜,淺層傷口在家中亦可自行處理。陳超文教路,首先用生理鹽水或者溫和的消毒藥水徹底清潔傷口,然後揀選適合的敷料,如傷口比較深應選擇吸水力較高的,淺或者較乾的傷口,就可選擇吸水不太多的敷料,例如Hydrocolloid親水性凝膠,以達到乾濕平衡狀態。「及後的護理,要觀察敷料是否需要更換,以Hydrocolloid親水性凝膠為例,如果發覺它變白色就需要更換。另要留意傷口有否感染徵狀,例如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痛、傷口沒有改善或癒合等,如懷疑感染應找醫護人員幫忙處理。」陳超文最後提醒,雖然敷料大多防水,但皮膚始終不是平滑表面,仍有滲水入傷口的風險,遇上少少濺水沒有問題,不過洗澡時就應做足防水措施,避免弄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