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5539224_yd.jpg?itok=bR6mXPLQ×tamp=1739443957)
提起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普遍人都會聯想起子宮頸癌,屬女士的疾病。但原來男士一樣會感染到HPV,而且風險比女士更高,繼而引致肛門癌或者生殖器官濕疣(椰菜花)等疾病,因此無論男女,都應該保護自己,避免感染HPV。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出,醫學界現時已發現超過200種HPV病毒,當中約有40種可感染黏膜細胞,HPV16及HPV18為最常見的致癌型號,非致癌型號最常見為HPV6及HPV11。「肛門癌在香港每年雖只有少於100宗新症,但是當中有九成以上是由於HPV感染所引致。當肛門出現腫瘤,並有出血情況,大多數人會以為是痔瘡,直至愈來愈大,求診時才發現是癌症。」
![林威智(左)及謝耀昌(右)認為,男士感染HPV風險更高,應及早預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5539226_Tk.jpg?itok=fk-bzMCl×tamp=1739443958)
林威智(左)及謝耀昌(右)認為,男士感染HPV風險更高,應及早預防。
男士風險更高
國際研究發現女士HPV感染數字,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55歲以上只有約5%人受感染,但男士的HPV感染風險,不論年齡都一直維持在20%至40%,風險比女士更高;而另一項HPV風險研究亦發現,只有少於一成男士,在感染HPV病毒之後會產生抗體。
謝耀昌續指,感染HPV病毒後,它會潛藏體內難以清除,待患者免疫力下降時發病,因此每個人的發病時間都不一樣,而且未發病時亦可能已將病毒傳染給性伴侶,並引起椰菜花、子宮頸癌或陰道癌等疾病。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林威智認為,「因此應與伴侶一同預防HPV感染,是家庭計劃的重要一步。」
![謝耀昌指出,九成以上的肛門癌是由HPV病毒引起。](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5539231_Ld.jpg?itok=EMiJn1pL×tamp=1739443958)
謝耀昌指出,九成以上的肛門癌是由HPV病毒引起。
接種疫苗
HPV病毒的傳播途徑為性接觸,林威智表示,即使用安全套亦未能杜絕感染風險,「因為病毒經過生殖器官的皮膚接觸而傳染,但安全套並未覆蓋整個生殖器官,因此雖可減低感染風險,亦不是百分百安全。」另一方面,女士可經過子宮頸細胞檢驗得知有否感染HPV病毒,但男士卻沒有篩查方法,故接種疫苗是現時最佳的預防方法。林威智續指,「接種疫苗的最好時間是在未有性經驗之前,可將感染風險減至最低。」
HPV疫苗面世至今約12年,謝耀昌表示效果暫時相當理想,並未有「突破感染」,至於疫苗藥效有多久、是否需要補充接種,目前醫學界仍在觀察當中,但他提醒大家,「即使是生殖器官濕疣患者,亦一樣有需要接種疫苗,用以預防其他HPV類型,避免患上更嚴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