瘻管,醫學上的意義,是指兩個表皮層之間「出現了不正常的管道」。至於肛門瘻管,有可能造成排泄物或膿流出的狼狽情況。若沒有適當處理,「管道」更可能變得深入和複雜,增加治療的難度。
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表示,「肛門瘻管」其實是大腸裡面以及肛門周邊的皮膚出現的不正常通道,「就好像多了一條隧道」。他形容,「成因通常是因為肛門裡面的肛門腺受到感染,形成細小的膿瘡。膿瘡穿破後裡面的『污糟嘢』流出,感染肛門附近的皮膚,再形成瘻管。」此外也有一些較少見的成因,例如和其他腸道的疾病,例如慢性腸炎、腸結核病,甚至愛滋病等有關。
瘻管非痔瘡
「瘻管和痔瘡是兩回事,但兩者常被混淆。」吳家健提醒,「痔瘡是肛門周邊的血管以及軟組織腫脹,引致疼痛或出血,和瘻管是無關的。」
瘻管最常見的症狀是肛門旁邊有一個細小的膿瘡,驟看就像是暗瘡。但通常病人會說那粒瘡「自己穿咗,流咗啲污糟嘢出嚟」,痊愈之後隔一段時間,又再在同一位置形成一個新的膿瘡。其他症狀包括肛門附近出現疼痛、痕癢,或會有滲血的情況,而這些症狀和肛門口附近其他常見的疾病,例如痔瘡、肛裂甚至肛門癌症等都比較容易混淆。
不處理或形成分支
瘻管如果不做好處理,吳家健認為最令人擔心的是,「污糟嘢會在皮下及大腸附近的位置擴散,引致瘻管更加深入,甚至開始有分支,變得更加複雜及不容易處理。萬一污糟嘢淤積無法清除,可引致急性發炎及形成較大的肛門膿瘡,這時就需要緊急手術放膿處理。」
治療前,一般會先建議病人做磁力共振掃描,讓醫生看清楚瘻管的實際位置、走向、有多深入、有多少個出口和入口等,再制訂適當的處理方案。
治療以手術為主
「主要方案都是有賴手術處理,而手術有很多種不同的做法,視乎瘻管有多深入以及複雜程度而決定。」吳家健表示,「最簡單的手術方法就是用傳統外科手術將瘻管切開,甚至整條瘻管切除。較新式的做法例如進行激光手術也可以考慮。
至於較複雜的瘻管,處理上可能會需要多過一次手術,分階段處理。一些手術例如括約肌間瘻管結紮術(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或肛門內皮瓣推移修補術(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都有機會適合使用,視乎個別病人的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