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情緒問題及攻擊性行為等都是常見的兒童發展障礙。(互聯網圖片)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情緒問題及攻擊性行為等都是常見的兒童發展障礙,而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進入身體的糖分會降低細胞中的能量,繼而引發類似飢餓的覓食反應,產生各種衝動行為,包括過度活躍、極端情緒及攻擊他人等。
研究的主要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茲大學醫學院教授Richard Johnson指出,覓食反應是生存反應之一,可以刺激冒險、衝動及尋求新奇等行為,並變得快速決策和積極進取,以尋找及確保食物。而過量攝入糖分會使相關反應過度激活,於是導致各種衝動問題。有關研究已於《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發表。
他稱,雖然糖分是身體賴以為生的元素之一,但人類在上世紀開始,糖分攝取量大幅度增加,甚至可能已經超越身體可負荷的數量。但他亦強調,並非要將衝動及侵略行為歸咎於糖分,而將糖分列為相關危險因素之一,也不代表要否定遺傳、家庭、生理、情緒及環境等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