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5波疫情,到現時仍然每日兩千多人確診,令港人精神緊張,深感焦慮。雖然中醫並沒有「焦慮症」,但通常可按病分為心悸、驚悸來治療。註冊中醫師李灼梅指,焦慮症為「本虛標實」的疾病,本虛為心、膽、脾、腎虛;標實即氣鬱、痰濕、血瘀。
先改善失眠
李灼梅表示,中醫可透過中藥、針灸和情緒輔導作治療,「當睡眠改善,肌肉便會放鬆,進而可用針灸處理肩頸痛問題,助其疏通經絡。另外情緒輔導也很重要,與患者多些溝通、傾談,鼓勵患者講出心事,亦可以紓緩焦慮感。」
針對焦慮情況,中醫辨證主要可分為7種,並有以下特徵:
減壓湯水
中醫自古有以臟補臟、以心補心的說法,因此李灼梅推介豬心百合蓮子湯,有清心除煩、安神的作用,惟高膽固醇人士忌食。如食後未能改善失眠,就應諮詢註冊中醫師。
材料(2人分量):豬心一個、酸棗仁15克、百合25克、蓮子15克、五味子15克。
做法:先將豬心洗淨、汆水。洗淨其他材料後,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適量,以文火煲1.5小時,加鹽適量即可飲用。
四關穴處理氣滯
要安定心神,除了常用的神門穴和內關穴外,李灼梅還會於四關穴施針,「四關穴即合谷及太沖穴,合谷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即是『虎口』,為手陽明經原穴,可調肺氣下降;太沖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間,為足厥陰肝經輸穴、原穴,可調肝氣上升。兩穴一升一降,調節氣機周流不息,通達全身四肢。故針刺四關穴,可作為主穴或配穴治療與氣滯相關疾病。」
學習放鬆
預防焦慮來襲,可以多學習放鬆之法,瑜伽、普拉提、冥想、閱讀、聽歌都很有幫助;運動更能夠增加體內多巴胺和血清素濃度,帶來滿足與成就感,例如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如跑步、伸展、太極拳等。另外,反覆告訴自己「沒有問題」、「我可以應付」,也有助擊退焦慮感。李灼梅提醒,「患者要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以免引起失眠、心悸、腹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