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4-07 04:31:56
日報

16.5%護老者曾現自殺或自傷念頭 37%照顧者處高負荷狀態

分享:
人口老化 照顧者

人口老化下,對護老者需求有增無減。(蘇文傑攝)

人口老化,長者傾向家居安老,不少護老者既要工作,又要照料自己家庭及長者起居生活,壓力之大不為外人道。有研究顯示,每3名護老者中,就有1人瀕臨心理崩潰,女性、中年、在職護老者自殺風險更飆升。負責研究的機構呼籲護老者平衡工作與家庭,亦要多關顧自己、留意精神健康情況,並建議服務提供者考慮設24小時支援。

生命熱線於去年10月至今年2月,透過社區訪問及公開體驗活動訪問942名須照顧60歲以上長者的「護老者」,盼發掘隱性及高危護老者,提出具體支援建議。結果顯示,以國際「沙氏照顧者負荷量表」評估,16分最高分,分數愈高代表壓力愈大,當中8分或以上代表高荷負。37.4%受訪者處於「高負荷」狀態,即代表面對極大的照顧壓力,顯示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其中40.3%更同時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整體受訪者中,16.5%曾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

adblk6

生命熱線程序策劃經理秦維德指,女性護老者承受的壓力沉重,41.5%達高負荷比例高於男性(21.6%)。中年護老者的困境更不容忽視,當中34至54歲護老者中,50.4%處於高負荷狀態;此年齡組別中,10.8%更同時出現高負荷、抑鬱焦慮及自殺自傷風險,高於其他年齡群體,顯示中年護老者在兼顧工作、家庭與長期照顧責任時,更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生命熱線程序策劃經理秦維德

秦維德(右)指,研究發現每3名護老者中,有1人瀕臨心理崩潰。

高負荷情況受就業情況與照顧時數影響,每周照顧21小時或以上在職照顧者,有59%屬高負荷,較同樣照顧時數非在職者(31.6%)高;每周照顧20小時或以下在職照顧者,有43%屬高負荷,較非在職者(25%)高18個百分點。

四十多歲的Maria與患嚴重認知障礙症的母親同住,平均每周照顧時數逾20小時。從事教育行業的她分享,自母親2018年確診認知障礙症中期後,便須抽大量時間照顧和安排對方生活,雖然開支大增,但因她有收入,未能使用院舍券、或取得低收入支援。非牟利機構較少在周末提供服務,她形容「無得唞一唞」,工作日亦不時出現突發情況,如母親晚上感不適需入院;待早上6時母親終於「上到病房」,她則再過兩小時又到上班時間,形容照顧母親似「返緊(第二份)工咁」,每日過得「好壓抑、好無希望」。

adblk7

為完善護老者支援體系,生命熱線去年10月啟動為期3年的「賽馬會逆風導航護老者支援計劃」,盼透過社區外展等主動識別起碼隱性及高危的護老者,提供早期介入輔導及家庭協調支援。秦維德亦建議僱主體諒護老者員工,制定彈性上班時間和提供有薪陪診假。

【立即參加】送香港迪士尼樂園一日門票!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