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內計時炸彈 忽視頭痛死亡率增至五成
腦部動脈瘤一直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或「計時炸彈」,隨時可能在血管中無聲無息地引爆,帶來致命後果。神經外科醫生麥偉傑指,「動脈瘤一旦爆破,患者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劇烈頭痛,約三分之一患者會即場喪生,另外三分之一在送院後不治,而剩下的三分一則可能面臨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甚至須永久臥床。」
無聲無息的威脅
腦部動脈瘤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腫瘤,而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血管壁變薄,隨著時間推移而膨脹形成。麥偉傑指出,「動脈瘤成因目前尚不明確,部分患者可能因為特定疾病(如多囊性腎病)或血管壁的先天性薄弱而更易形成。」
大多數腦部動脈瘤在早期沒有明顯病徵,往往在爆破一刻才被發現。少數患者可能因動脈瘤的位置壓迫周圍神經而出現瞳孔放大、眼皮下垂等早期症狀。「只有在動脈瘤變得足夠大(約2.5厘米或以上)或壓迫重要神經時,患者才會求醫。」

麥偉傑指,未有理會動脈瘤爆破引起的頭痛情況,可能令死亡率增至50%。
死亡率逾三成
若不幸發生動脈瘤爆破,患者會感受到劇烈頭痛,這種頭痛被形容為「爆炸性的痛楚」。麥偉傑指,「約三分之一患者因為爆破後腦壓過高,導致心臟負荷增加而無法抵達醫院,直接喪生。」即使能夠接受治療,仍有約三分一患者在醫院不幸喪命,即使治療後生還,患者仍可能面臨行走困難、記憶力下降或持續性頭痛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甚至須永久臥床。
頭痛不容忽視
當感受到劇烈頭痛,麥偉傑強烈建議應立即求醫。儘管有些患者在首次爆破後的頭痛情況,身體能夠自行調節,繼而未予理會。「但若腦動脈瘤爆破未得到適當處理,兩星期內將有20%再出血風險,死亡率甚至可能上升至50%。」

患者形容動脈瘤爆破的頭痛是前所未有、爆炸性的痛楚。
開腦或微創手術
一旦腦部動脈瘤爆破入院,主要治療目的是防止再次出血。醫生會先用影像檢查確定出血源,然後根據患者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如微創手術或開腦手術。許多合適的患者現可透過微創手術,使用導管放入白金圈堵塞動脈瘤,不僅能縮短恢復時間,還能降低後遺症風險。
高風險及早檢查
腦動脈瘤雖然可能不動聲色就出現在腦內,所幸有些患者仍會因為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而進行磁力共振檢查(MRI),從而在動脈瘤爆破前發現問題。麥偉傑建議,「如果家庭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直系親屬患有腦動脈瘤,則及早檢查和監察非常重要。」若發現腦動脈瘤,醫生會評估其尺寸及位置等因素,然後建議採取保守治療或進行微創手術。
此外,一些風險因素如年齡(70歲以上)、高血壓及吸煙習慣等,均會增加腦動脈瘤增長的風險。及早發現和合理干預,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這一「沉默的殺手」對我們健康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