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並非一個腫瘤,其實是因為大腦局部血管壁變薄,隨血管內壓力變化而形成的血泡。最可怕是此症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會引起症狀,到血泡破裂才出現劇烈的爆炸性頭痛,惟多達三分一人未到達醫院已經喪命。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麥偉傑表示,腦動脈瘤的成因不明,而兩類人的風險較高,「馬凡氏綜合症患者因為身體某種軟組織很柔軟,較易導致血管壁變薄;另一類是多囊腎病患者,同樣較易有血管瘤。」
未破裂無徵狀
一般而言,腦動脈瘤並不會引起任何症狀,麥偉傑續指,「當中只有極少數,當腦動脈瘤變得很大,如大於2.5厘米,壓住視神經影響視力;又或腦動脈瘤中形成血塊,並隨血液流走並堵塞腦部血管,出現輕微中風的徵狀。其餘能及早發現的個案都是因為其他原因求診、做影像掃描檢查才偶然發現。」
腦動脈瘤最可怕的是,如破裂的話死亡率相當高,原因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屬於很嚴重的腦出血情況,多達三分一患者當場斃命或未到醫院已喪生;三分一患者變成植物人或者嚴重失能不能自理;最後可以死裡逃生、出院而沒有任何併發症的,只有約十分一人。
預防再破裂
麥偉傑指出,「如患者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入院,急性處理之後,就要預防腦動脈瘤再破裂,因為破裂之後24至48小時內,有6%至8%患者會有第二次破裂;若兩星期不處理則有20%人會再破裂,死亡率大增五成。」
預防再破裂的方法有二:
1. 透過微創導管手術,放入鉑金線圈填充腦動脈瘤,令血液在裡面凝固,及使血管瘤輕微發炎,令其纖維化並收縮;
2. 若要開腦清除瘀血的話,則可同時使用鈦金屬夾,夾住腦動脈瘤。
及早拆彈
如幸運及早發現,則視乎腦動脈瘤的大小、位置及患者的年紀而決定觀察還是用手術處理。麥偉傑舉例,「位於前交通動脈、後交通動脈,又或後腦血管循環的腦動脈瘤會較易破裂,一般更加建議做手術。」手術方法類似「通波仔」,於手腕血管放入導管,到達腦動脈瘤便置入血液引流器,讓血液引流到主血管,不要走入腦動脈瘤將之「餓死」、收縮,患者之後服用半年抗血小板藥便解決了這個計時炸彈。麥偉傑補充,若腦動脈瘤較大、接近1厘米,也會同時放入鉑金線圈,加速收縮。
三高患者頭痛要留意
一名約60歲、煙不離手的患者,最初因頭暈求醫,檢查發現有約6毫米大的腦動脈瘤,當時醫生已建議做手術,但患者希望再觀察一會。一年內再檢查,腦動脈瘤已增大至8毫米,患者害怕會破裂終決定做手術。放入血液引流器及鉑金線圈後,順利解決計時炸彈,至今安然無恙。麥偉傑提醒,年紀(70歲以上)、高血壓和吸煙是腦動脈瘤變大的三大因素,若患者不希望做手術,必須戒煙及嚴控血壓。「另外,若有頭暈頭痛,尤其三高患者,建議及早求醫,或者是一個契機可以發現這一個致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