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7-30 04:30:00
日報

腸易激綜合症 或是情緒健康警號

分享:

腸易激綜合症在香港是頗為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病,患者會有肚痛、便秘或腹瀉等症狀。中大醫學院聯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早前向本港學生及其家長作出腸胃和情緒健康問卷調查,發現他們的腸易激症狀令人關注,而且中等至嚴重患者也會表現出較嚴重的抑鬱及焦慮。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胡志遠表示,「腸易激綜合症成因頗複雜,由多種因素導致,如腸道蠕動過快或過慢、痛覺過敏;致病機制與腦和腸道內分泌失調、菌群紊亂、免疫激活等有關;亦可由情緒、壓力、睡眠和飲食所誘發。」
 

學生留在家中學習或令學習動機下降,對前景悲觀,繼而累積負面情緒。

學生留在家中學習或令學習動機下降,對前景悲觀,繼而累積負面情緒。

情緒同時出問題
中大醫學院聯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早前作出一項家長及其子女(中三至中六)的腸胃和情緒健康問卷調查,結果發現24.1%學生及10.2%家長有中等至嚴重程度腸易激症狀,或影響日常活動,甚至不能完成學習、工作等。而情緒健康方面,近半學生和逾兩成家長有不同程度的抑鬱徵狀;四成學生及22.6%家長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徵狀。胡志遠續指,「值得留意是患腸易激的受訪者有較嚴重的情緒問題,逾半腸易激學生有中度以上抑鬱,近四成有焦慮徵狀,比沒有患腸易激的學生的風險分別高出9.7倍和6.3倍。家長方面情況相若,四分一人有抑鬱、三成有焦慮。」


腸胃情緒互為影響
胡志遠解釋兩者關係,「腦和腸胃經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等緊密連接互為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亦同時影響情緒和腸胃;青少年的『腦—腸軸』發展開始成熟,腸胃漸成為情緒訊號燈,若長期生活緊張,偵測負面情緒的系統『習以為常』,不能及時察覺和處理壓力,便可能引發腸易激。」

調查結果同時發現家長與子女,無論於腸道或者情緒症狀的患病率和嚴重程度均高度相關。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指,「這估計涉及先天和後天因素,如遺傳、子女從父母身上學習應付壓力的方法、家庭共同面對社會環境帶來的問題等。故若有家人出現連續性腸胃不適,自己也要留意有否類似徵狀。」

adblk6
(左起)胡志遠、陳雅文及何玉芬。

(左起)胡志遠、陳雅文及何玉芬。

處理壓力源頭
疫情下家長和學生的壓力均上升,如缺乏社交、欠缺朋輩幫助、難以抒發個人情緒。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博士認為,「學校和家長的角色相當重要,當舉辦網上講座,也要幫家長處理自己的情緒健康問題,並提供策略如何與子女溝通;又或一同參與工作坊,如靜觀練習、煮一餐飯等,助子女建立聯繫感和效能感。」胡志遠補充,「治療上除處方抗痙攣藥紓緩腹痛、減少吃高腹鳴醣、辛辣和肥膩食物外,也要抽絲剝繭找出壓力源頭,治療才可更見效。雖然小部分患者未必完全緩解症狀,但也可大大減輕,不致影響生活。」

腸易激綜合症網上自我評估問卷:https://bit.ly/CUHKMC_ibstest2021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