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種,本港個案主要由長期吸煙引起,部分地方亦有可能因長期吸入燒柴等的煙霧而導致。香港近年引入蒸汽治療肺氣腫,讓患者的呼吸回復暢順,不再「谷氣」。
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冰表示,「肺氣泡的結構像一串串提子,旁邊有血管經過交換氣體,氧氣進入血管、廢氣排出。而肺氣腫即是肺氣泡被破壞,氣泡表面面積減少,令換氣功能變差。」
肺部逐漸發大
另一方面,患者的肺部也會漸漸變大,林冰解釋,「長期吸入有害物質同時影響氣管發炎,會結痂並收窄。收窄後影響呼氣多於吸氣,因為吸氣時橫隔膜下移,胸腔變成負壓,空氣自然走入肺部,也令氣管稍微擴張;而呼氣時氣管本來也會收窄少許,患病後雙重收窄令呼氣較困難。當吸入多於呼出,肺部便會隨時間變大。」
容易氣促
換氣功能變差令患者感覺「唔夠氣」,肺部變大壓住橫隔膜,令其活動幅度變小,以致呼吸很淺、每口氣很小,當身體需要較多氧氣時,患者就會氣促。林冰續指,「患者一般坐下時不太感到徵狀,除非情況已很差;而感覺較靈敏者,會感到吸氣入得少入得淺,不時深呼吸才舒服些。情況就像運動時呼吸加快,呼和吸的時間都縮短,空氣呼得少,自然會『谷住』。大部分患者到60歲左右才覺得有問題,因為四十多歲時變差以為是年紀問題,會選擇減少運動量;當一些簡單的事如彎腰綁鞋帶都覺得辛苦,才會去看醫生。慢阻肺病分四期,一般到第三期,患者才會求診。」
首要戒煙
治療上首要是戒煙,一個月後呼吸會較暢順;有氣管發炎的話可用吸入性藥物。針對肺氣腫,目標是肺部減容,讓橫隔膜有更多活動空間,提升肺功能。林冰指出,「傳統方法有肺減容手術切除上肺肺葉,不過因為術後死亡率較高,現已剩下很少地方會採用此方法。後來單向閥門出現,原理是以內窺鏡將閥門置入,氣體有出無入,令肺部縮小。惟後來研究發現八成患者的肺葉之間有秘密通道讓空氣進出,令此方法只可惠及兩成患者。」
一年15%進步
最新則有蒸汽治療,利用氣管鏡將蒸汽灌注於治療部位,令肺部局部發炎,康復後會結痂,而結痂會拉扯周圍組織從而達到減容效果。「發炎的一個月間患者會輕微轉差,因此每次治療以1,700毫升為限,有需要時處方類固醇和抗生素。到第二個月便開始有效果,而研究顯示一年後有12%至15%進步。」
至於何時需要治療,林冰坦言並非取決於肺功能,而是患者「條氣」是否夠用,「曾有患者於內地醫院被指要肺部移植,回港求診時發現其實他可先試蒸汽治療,兩邊的上肺都適合做,第一次治療先做右上肺,3個月後患者覺得夠用,便毋須處理左上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