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不同程度上受各種慢性痛症困擾,似乎身邊總有親朋出現頭痛、腰背痛、腳痛,甚至神經痛。疼痛科專科醫生唐家輝表示,社會對慢性疼痛缺乏認知,連普通科醫生也未必懂得轉介,市民當然也不懂求醫。事實上部分慢性痛症可根治,除藥物理治療外,深入了解病人心理狀況,或透過介入性治療也可有效處理疼痛問題。
唐家輝表示,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痛症病人的三大現象:
①到痛症診所求醫的人,大多是向其他專科求診已數年,才被轉介到痛症科;
②有些病人看了幾個專科,醫生宣布放棄治療的時候,病人才上門找到痛症科;
③有些醫護人員認為慢性痛症治療是一種紓緩治療,沒有機會康復過來。
缺乏相關培訓
唐家輝指出,「歸根究柢,這種情況很大程度是因為醫學院的課程追不上各個專科的發展。舉例來說,美國的醫學院已經要求學生需要接受3個月的痛症科臨床訓練,反觀香港醫學院卻缺乏相關培訓,醫學生因為缺乏對疼痛科的認識,畢業後亦鮮有轉介病人看痛症專科,遇上情緒受影響的痛症病人,也只會轉介到精神科。」
多方面入手
當病人被轉介到痛症科後,專科醫生會採用藥物、手術等治療外,亦會了解病人的心理如何影響痛症的康復,從多方面入手。由於痛症科專科醫生同時有麻醉科的背景,對藥物的運用會比較得心應手。
唐家輝舉例,「生蛇後出現神經痛的病人,若盡早尋求專業的治療,一般都會完全康復;背痛的病人病情會比較反覆,雖然未至於需要做手術,但是一些痛症介入性治療可能需要反覆地去做。」
治療準確有效
整體來說,神經痛會比較嚴重,因為病人就算一般觸碰都會產生疼痛。但是痛楚感覺是很個人的,所以除了評估病人自我痛楚評分之外(一般是0至10分,0分不痛,10分是極度痛楚),也要衡量痛楚對病人日常生活和睡覺的影響。唐家輝表示,「最棘手的痛症,是病人心理受著抑鬱或焦慮所影響,而痛症長期得不到適當的治療。」不過科技日新月異,過往只有手術可以醫治的痛症,現在已經有很好的介入性治療,例如於特定部位注射藥物,可透過X光和超聲波導引,使治療變得更有效、準確和安全,解決疼痛的問題。對於那些棘手的痛症,唐家輝鼓勵病人不要放棄,深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好的療法根治這些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