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生活步伐急促,工作壓力大,令情緒病愈來愈普遍,甚至對精神科服務的需求日趨上升。部分個案單靠門診或未能有效處理,港怡醫院最近便開設了全港首個行為健康科住院服務,助輕症患者及早接受適切治療,加快康復。

(左起)林家文、港怡醫院執行總裁Dirk Schraven及黃德興認為,行為健康科住院服務可助輕症患者及早得到適切治療。
據醫管局數字,2018年精神科門診的穩定新症,各區輪候時間中位數由16星期至63星期不等,最長個案甚至達131星期,港怡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德興教授表示,「及時治療對患者十分重要,若等候期間過長,病情便有惡化風險。」
及時治療最重要
情緒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躁鬱症、強迫症、飲食失調等,港怡醫院精神科名譽顧問醫生林家文指出,情緒病是由於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調造成,患者單靠意志力並不足以控制疾病,情況輕微或影響學習、工作表現以及人際關係,而且容易因此而令情緒更差,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有傷人及傷害自己的行為,因此應及早處理情緒病。」
此外,研究指出情緒病患者較精神健康人士有多兩倍風險染上藥癮,而有三分一嚴重抑鬱症患者會染上癮症。林家文解釋,「當患者受到情緒困擾,有可能用藥物或者酒精去紓緩,可是問題並未能解決,而受到藥物和酒精的影響,會更容易出現消極和自殘的思想,進一步加劇情緒問題。」
24小時護理
患者可以透過門診求醫,接受醫生專業的診斷,因應情況需要安排各種檢查和化驗,以及行為健康評估等,醫生便可作出適切的個人化治療,包括藥物、行為治療,以及心理輔導等。林家文續指,「病情仍屬輕症的患者,如果回家會持續面對壓力來源而有可能令病情反覆、病情波動需試藥而可能出現失眠和頭暈等副作用,又或染上癮症需要脫癮治療,就可與醫生商討住院,在醫護人員的24小時即時護理和支援下,可隔絕環境對病情的影響,專心治療症狀及加快康復。」
港怡醫院行為健康科病房現設有4間兩床病房,每房附設獨立洗手間,而且加入防綁及安全設計,例如防綁窗簾、上鎖式電源插座、非掛柄式門把手等,確保患者安全。
改善焦慮症狀
一名有輕度焦慮症及抑鬱症的患者,覺得自己睡眠質素很差,並有「今晚一定睡不著」的念頭,同時有使用安眠藥的習慣。醫生為患者安排住院,並監察他的睡眠情況。在護士的觀察下,發覺患者的睡眠質素尚可,以實際證據給患者有信心可以睡得好,為他消除引致焦慮的障礙。患者一周後出院,再沒有使用安眠藥。

病房加入各種安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