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12-07 04:30:00
日報

近六成人有腺瘤息肉 隨時癌變

分享:

據醫管局數字,2019年大腸癌在新症數字和死亡個案均在癌症中排行第二,若只計算45至64歲的人士,更屬最常見癌症。事實上大腸癌由大腸息肉演變而成,只要切除有癌變風險的息肉,就可有效預防大腸癌。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息肉分為腺瘤息肉、增生性息肉、鋸齒狀息肉、幼年型息肉及錯構瘤性息肉等。當中腺瘤息肉就最大風險會演變成大腸癌,「多達七成的大腸癌,由一粒細小的息肉開始,慢慢變大和入侵大腸壁,變成大腸癌。」

劉卓靈指大腸息肉愈多或愈大,愈有可能演變為癌症。

劉卓靈指大腸息肉愈多或愈大,愈有可能演變為癌症。

早期大腸癌無徵狀

若癌症入侵大腸肌肉層,屬第一期;入侵到漿膜,為第二期;到達淋巴的話是第三期;擴散到腸以外地方為第四期。值得留意的是,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逾九成,當病情發展愈後期,存活率便愈低。可是早期大腸癌並沒有徵狀,如發現大便後仍覺急便,但又排不出;大便習慣改變,如變稀或便秘;大便帶血呈紫紅色或帶有大量黏液,就有可能屬較後期的大腸癌。劉卓靈建議,及早做大腸鏡檢查,早發現以提高存活率。

大腸鏡可即時切除

檢查大腸息肉有幾種方法。大腸鋇劑造影,可以找出10毫米或以上大小的息肉,敏感度較低;電腦掃描虛擬大腸鏡能檢測5至10毫米的息肉;而大腸內窺鏡則可以找出小至2毫米息肉,而且是唯一可檢查時即時切除息肉的方法。若有息肉並切除後,亦會抽取組織樣本化驗。劉卓靈指出,「文獻表示大腸鏡有0.1%穿腸的風險,不過有經驗的醫生很少會發生。」

adblk6
大腸鏡是現時檢查大腸息肉和大腸癌最清楚的方法。

大腸鏡是現時檢查大腸息肉和大腸癌最清楚的方法。

逾七成半人有息肉

2016至2018年期間,香港專科合共有16,604份大腸鏡報告,並發現多達76.1%病人腸道內存在最少1粒息肉。劉卓靈續指,「若只計算腺瘤息肉,亦有58.1%。息肉的數目、大小亦會影響癌變風險,而我們發現有14%病人有4粒或以上腺瘤息肉,12.2%息肉達6毫米以上,這些都會比較擔心演變為大腸癌。真正發現大腸癌的個案有421宗,當中近16%為55歲以下的年輕個案,最年輕者僅22歲。」

建議45歲開始檢查

劉卓靈提醒,大腸癌雖然主要發生在長者身上,但不能忽視其年輕化趨勢。中大的研究指出,香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1.7%;上海更年增3%,「年輕化原因或與肥胖有關,此外,少吃燒牛扒、高脂食物、戒煙、維持運動習慣及定時大便減少宿便,都有助減低大腸癌風險。」美國癌症協會、美國預防服務專家組、澳洲大腸癌協會均建議,將大腸癌篩查年齡由50歲降至45歲。「若有家族史,更應在家人患病年齡的早10歲開始接受檢查。」

近六成人有腺瘤息肉 隨時癌變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