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20多歲的大學生,來到急症室的時候已經有嚴重的細菌感染。」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李欣學醫生表示,「抽血檢查發現患者的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數量都嚴重偏低,後續確定診斷為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
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經過詢問,患者在就醫前已經一段時間容易頭暈,也沒特別在意,只有自行吃了一些號稱可以補血的東西,直到發生嚴重感染才就醫,狀況相當危急。李欣學醫生說,貧血的原因很多,在發現血球數量低下時,一定要至血液科就診,找出病因,並接受正確的治療。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和一般貧血不同。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因為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導致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都明顯偏低。李欣學醫生說,做骨髓檢查便會發現骨髓都空空的,原本應該存在的造血細胞已不見蹤影。
我們的血球具有不同的功能,當血球數量太少時,便會造成各種問題。缺少紅血球,患者可能出現頭暈、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容易疲倦等症狀;缺少白血球,患者便容易遭到感染;缺少血小板,患者的皮膚常會出現瘀青、出血點,也會有流血不止的狀況。各種血球的數量愈少,相關症狀會愈嚴重,甚至危及性命!
罕見血液疾病
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有兩個好發的年齡層,分別是10至25歲的族群,或是5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李欣學醫生說,再生不良性貧血可能與病毒感染、基因遺傳、免疫失調、輻射曝露、有毒化學物質有關,但是絕大多數的病患都很難找到明確的因果關係。
在台灣每年大概會出現一百多個再生不良性貧血案例,大眾對此也較不熟悉,所以容易延誤就醫。李欣學醫生說,患者來到醫院時可能已經有嚴重感染,狀況比較危急。
臨床上有許多狀況都會導致血球數量低下,如果在抽血時發現血球數量異常,建議找專業的血液科醫生仔細檢查評估,以找出血球低下的原因。李欣學醫生說,「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號稱可以補血的食品或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必須積極治療
李欣學醫生說,再生不良性貧血在診斷時,醫生會根據患者血球低下的程度還有骨髓裡面的細胞量,來區分嚴重程度並決定其治療,根據國際上的共識,針對無症狀的輕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有些僅需持續追蹤觀察,或進行輸血等支持性治療。但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患者,因為他們的白血球數量若低於500/ul(正常值4000至10000/ul),發生感染的機會相當高,血小板數量若低於2萬/ ul(正常值15萬至45萬/ul),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嚴重的更有可能危及性命,因此,一定要盡速積極介入治療。
在治療嚴重或非常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時會考慮幾個部分。李欣學醫生說,首先要評估患者是否適合做造血幹細胞移植,假使患者較年輕且在兄弟姐妹中有適合的捐贈者,應該要盡快去做造血幹細胞移植。一般認為,造血幹細胞移植對40歲以下的患者來說是首選。
假使是年紀較大的患者,或是尚未找到合適的捐贈者時,則應考慮使用免疫抑制療法,利用抗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搭配免疫抑制劑來抑制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正常的造血幹細胞長回來,血球數量便能夠逐漸恢復。近年來在再生不良性貧血的一個重要進展,則是發現促血小板生成藥物,不論是單獨使用或搭配免疫抑制療法,都可以有助造血幹細胞和血球數量的恢復,對患者很有幫助。
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可能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球數量才能逐漸回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仍需要小心護理。李欣學醫生說,白血球低下時容易受到感染,請戴口罩、多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合、避免生食等。血小板低下時容易流血不止,請避免劇烈運動、使用軟毛牙刷避免牙齦出血、飲食方面要攝取充足纖維避免便秘。請務必依照指示服藥並按時血液科門診追蹤!
筆記重點記起來
- 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因為骨髓被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而失去造血功能,導致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都明顯偏低。
- 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容易出現流血不止、嚴重感染的狀況,危及性命。
- 嚴重或非常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需要積極接受治療,治療方式包括支持性療法、造血幹細胞移植、免疫抑制療法、促進血小板生成藥物等,可以有效恢復血球數目。
- 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在接受治療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球數量才能逐漸回升,請務必按時覆診,小心護理。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這種貧血不單純,可能會致命!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治療保養重點提醒,血液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