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10-10 06:00:00

長者通波仔後出血風險高 醫生籲諮詢合適治療方案

分享:

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當中以冠心病為最主要類別,而「通波仔」是普遍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據統計,每年已有近6,200名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當中近六成是60歲以上的長者。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栢羲(圖)表示,長者接受「通波仔」手術比普通人承受更高風險,由於患者手術後需持續服用抗凝血藥,尤其是患有心房顫動長者。現時可從兩方面入手,減低出血風險,包括調整藥物組合以縮短需服食抗血小板藥物的時間至一個月,其次是選擇新一代的支架,以減低支架栓塞機會。陳栢羲提醒長者及其家屬,都應清楚明白出血風險,與醫生商討合適的治療方案。

adblk6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