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7-26 05:15:00

間質性腎炎 中醫治療更有效

分享:

腎臟是由過百萬個腎元形成,而腎元則由腎小球及腎小管所組成,功能是過濾血液,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是重要的代謝器官,因此一有炎症出現,對整個身體的運作都會帶來壞影響。其中「間質性腎炎」是一個較難診斷的病症。

註冊中醫師郭岳峰指出,有一些腎炎的表徵和成因看似相符,但可能並非有關連,要仔細診斷才可查出屬於哪種腎炎。郭岳峰分享一個近來遇上的病例:「患者為30歲男性,上月初日因『反復全身浮腫一年餘,腹痛腹瀉3天』而前來初診。他4個月前因全身浮腫而入院,經腎穿刺活檢腎臟,西醫診斷為急性間質性腎炎,腎小球病變輕微。」

間質性腎炎偶難診斷
患者服用了醫院處方的西藥(甲強龍0.5克,連續3天;強的松60毫克,早上服用,後漸減量至停服),尿蛋白情況轉為陰性後就沒有再覆診;至5月底有復發跡象,─再出現全身浮腫、疲倦面腫、噁心腹痛納眠差的情況;雖無尿頻,但尿急、尿痛、泡沫尿及夜尿增多,大便稍爛;舌紅而苔白膩,脈弦滑。24小時內尿蛋白總量達2,139mg/dL,血常規檢查中的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患者嘗試轉看中醫,郭岳峰指出查看病歷、臨床表現、化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以外,留意腎臟病理仍是診斷腎炎屬哪種性質的黃金標準,「不明原因的急性腎功能失常,有時未必是急性腎炎,而是慢性間質性腎炎。」

 

郭岳峰謂間質性腎炎比較難診治,得要仔細觀察和臨床分析。

郭岳峰謂間質性腎炎比較難診治,得要仔細觀察和臨床分析。

益母草和山藥都是治療腎炎經常用到的中藥材。

益母草和山藥都是治療腎炎經常用到的中藥材。

治療及體質調理並重
經郭岳峰臨床觀察,發覺患者症狀跟「慢性間質性腎炎」比較吻合;而以中醫學角度來看,診斷為「水腫」,「辨證為脾腎陽虛,水濕停聚。治宜溫補脾腎,利水消腫。」他以「五苓散合真武湯」加減(藥用包括豬苓、茯苓、桂枝、澤瀉、白朮、白芍、制附子、生薑等等)給患者,合共3劑以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經過3劑藥後,患者精神轉佳,顏面腫消,噁心及腹痛減輕,食慾亦得以改善;再連續服用7日,症狀進一步減輕,小便沒有隱血,24小時尿蛋白總量降至100mg/dL;再繼續服藥十餘劑藥後,複查尿常規,一切正常。

郭岳峰表示,中醫治療除了針對病因治療外,更注重整體質調理,標本兼顧,「根據辯證結果不同,採用清熱解毒、涼血化瘀、健脾益腎、活血利水、滋補肝腎等治療方法。」臨床研究顯示,中醫療法除對對西醫治療效果較不顯著的慢性間質性腎炎患者,能起到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生長、提高細胞膜的穩定性、增強腎小管上皮細胞耐缺氧等作用,延緩病情進展,使患者腎功能維持在一個較好的狀態。

入App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

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