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指自己有風濕、關節痛,其實是勞損,或稱退化性關節炎,病因是過度使用關節。而類風濕關節炎雖然名字相似,但病因大不同,屬自體免疫病的一種,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更會侵蝕關節導致變形,無法逆轉。
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余嘉龍表示,「當具有遺傳因素,又或身體有不正常的自體抗體,包括類風濕因子,以及抗環瓜氨酸抗體,並受到外在因素如感染、壓力、吸煙、飲酒等,就有可能令免疫系統不平衡、抗體攻擊關節而導致類風濕關節炎病發。」
徵狀上找端倪
從病徵上,也可以大概分辨得到類風濕關節炎和勞損。余嘉龍解釋,「最簡單的分辨方法是,類風濕關節炎會出現紅、腫、痛、熱的發炎徵狀;早上起床亦會有晨僵,即這時候關節僵硬會超過30分鐘,透過活動後得到改善;同時會雙手平行影響,且多影響長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勞損則不會有紅、腫、痛、熱和長時間的晨僵;可能只影響一隻手,也通常出現於末端的指間關節,如果關節痛的情況是慢慢發生,而非突然嚴重發炎,一般毋須太擔心。」
臨床驗血影像三方面斷症
至於醫學診斷上,醫生會透過三方面作斷症。余嘉龍指,「首先會作臨床診斷,檢查有否滑膜增厚、發炎;其次會驗血檢查發炎指數,以及有否不正常抗體;最後用影像掃描如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查看有否典型的滑膜炎及關節侵蝕。這三方面的結果,就可讓醫生作出準確診斷。」
用藥控制發炎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余嘉龍認為重點是早期診斷及治療,效果會最好,而將來可停藥的機會也較高;其次是需要嚴謹的治療,希望能夠達到緩解,不再發炎,停止對關節的侵蝕,因此希望可以最短的時間用藥物控制,達致緩解。「藥物有很多種,需要有效控制時可用類固醇或者生物製劑,當病情受控,就可轉用較溫和的藥物改善病情,若病情持續緩解,好幾年都能夠保持穩定,便可考慮減藥,如沒有復發,就可以停藥。」
阻止侵蝕關節
一個任職會計師的男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主要影響手腕及手指關節,發炎指數、不正常抗體的數量都高,令他發病半年已開始出現關節侵蝕。患者最初希望用中藥治療,不過當工作量多、壓力大時就會發病,病情控制欠佳,而且侵蝕愈來愈嚴重,關節下的骨慢慢溶解,情況開始不能逆轉。於是他決定使用生物製劑,情況開始得到改善,用藥3個月後炎症受到控制,至今一年時間也沒有再發炎。如情況能夠保持,將來有望轉用口服免疫系統調節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