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10-20 12:00:00

骨質疏鬆 | 配合世界骨質疏鬆日 關注保骨並提防心血管病變

資料由客戶提供

分享:

世界骨質疏鬆日定於每年10月20日,旨在提高預防,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症和代謝性骨病的認識。停經女士是骨質疏鬆的高危族,然而男士亦有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症狀。因此,每個人都需要關注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及其併發症。而骨質疏鬆患者比一般人有更高的心血管病風險,其影響絕對不容忽視。

為何會出現骨質疏鬆?

老人科專科醫生陳漢威教授指出,女性荷爾蒙有抗蝕骨的作用,因此女士在更年期後失去女性荷爾蒙的保護,會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1。根據本地研究,大約50%更年期後的女士患上骨質疏鬆症2。陳教授強調,男士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亦有機會出現骨質疏鬆症狀。他表示大概20%的年長男士會出現這症狀,而隨著年紀增長,患上骨質疏鬆的機率亦會越高3

adblk6

骨骼組織中有兩種影響骨骼代謝的細胞︰「破骨細胞」 是一種能夠分解骨質的細胞,而 「成骨細胞」 是使骨質形成的細胞。骨質疏鬆症是骨質分解率高於骨質形成率的失衡狀態,導致骨質不斷流失和骨骼微結構退化4。陳教授表示大部分人從童年時起,成骨細胞的活性比破骨細胞高,骨質因而累積。約30歲時骨質到達顛峰,其後破骨細胞的活性漸漸高於成骨細胞,骨質就會開始走下陂5。尤其女士在更年期後,骨質流失更為顯著。因此,陳教授建議應及早關注骨骼健康,打好根基以減低日後出現骨質疏鬆的風險。

骨質疏鬆會令骨骼變得脆弱和容易骨折,可是一般沒有明顯的病徵,患者往往在發生骨折後才發現患上此症2。所以陳教授建議骨質疏鬆的高危族,如長者、更年期後的女士和服用可能影響骨質藥物的人士,應及早接受骨質檢查2。如骨質疏鬆患者得不到適切治療,會增加發生脆弱性骨折、傷殘甚至死亡的風險6

骨質疏鬆與心血管病變的關係

質疏鬆與心血管病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臨床研究顯示骨質密度低的人士比正常骨質的人有更高的心血管病風險7。陳教授指出骨質疏鬆與血管鈣化都是礦物質代謝紊亂的症狀,所以骨質疏鬆患者會有較高機會出現血管鈣化8。他說︰「如果病人出現血管鈣化的症狀,就有機會引起血管栓塞,從而增加心肌梗塞和中風等病症的風險。」 因此,骨質疏鬆的患者與高危族注意骨質密度之餘,亦應留意心血管健康。

adblk7

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 適用於任何疾病和人士。不論是否骨質疏鬆的高危族,適度運動和切勿吸煙對預防骨質疏鬆都有幫助2。然而一旦確診骨質疏鬆,適切治療是刻不容緩的。藥物應用是治療骨質疏鬆中的重要一環,而目前臨床上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主要分為 「抗溶蝕性」 和 「促進造骨」 藥物兩類。「抗溶蝕性」 藥物 (例如︰雙磷酸鹽和荷爾蒙療法等) 的功能是抑制骨骼的溶蝕作用,改變破骨細胞在骨骼表面進行的活動,以減緩骨質流失速度;「促進造骨」 藥物的作用則是刺激成骨細胞,加速骨質生成9

adblk8

陳教授表示新一代的雙磷酸鹽 (bisphosphonates) 口服藥是很多公立醫院中治療骨質疏鬆的一線藥物,只須每週或每月服用一次,不過要留意它對腸胃的副作用。此外,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簡稱SERMs) 透過與雌激素受體的作用,產生與雌激素相似的抗蝕骨效果。不過,由於SERMs 存在引起血管栓塞的風險9,陳教授說該藥物在老人科已很少使用。除了上述的 「抗溶蝕性」 藥物外,臨床上亦會處方促進造骨的藥物,例如副甲狀腺素 (簡稱PTH) 和硬化蛋白抑制劑。

因應骨質疏鬆患者的心血管風險,陳教授說︰「假如長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嚴重骨質疏鬆,我們需要選擇一種強而有效兼心血管風險低的藥物,副甲狀腺素是其中一種合適的選擇,但部分長者或會抗拒打針。」

adblk9

骨骼中的 「社區重建」

促進造骨的藥物可增加成骨細胞的活性,加速骨骼生成並增加骨質密度,甚至會對破骨細胞產生作用,陳教授形容此類藥物的作用好比骨骼中的 「社區重建」。一方面將舊的骨骼組織除去,另一方面促進新骨生成,破舊立新,從而改善骨骼品質10。陳教授再三提示若有較高心血管風險的患者,尤其有中風或心肌梗塞等病史的人士,必須向醫生查詢有關最佳治療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JiM-X, YuQ.Primary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Chronic Dis Transl Med 2015; 1: 9.
2 LamM.A review on osteoporosis. HK Pr 2006; 28: 404–9.
3 WattsNB, AdlerRA, BilezikianJP, et al.Osteoporosis in Men: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97: 1802–22.
4 ChenX, WangZ, DuanN, ZhuG, SchwarzEM, XieC.Osteoblast-Osteoclast Interactions. Connect Tissue Res 2018; 59: 99.
5 LuJ, ShinY, YenMS, SunSS.Peak bone mass and patterns of change in tot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ineral contents from childhood into young adulthood. J Clin Densitom 2016; 19: 180.
6 SözenT, ÖzışıkL, BaşaranNÇ.An overview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Eur J Rheumatol 2017; 4: 46.
7 WestSL, O’DonnellE.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bone loss—new research in identifying common disease pathophysiologies and predictors. AME Med J 2018; 3: 42–42.
8 FarhatGN, CauleyJA.The link between osteopo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 Cases Miner Bone Metab 2008; 5: 19.
9 LangdahlBL.Overview of treatment approaches to osteoporosis. Br J Pharmacol 2021; 178: 1891–906.
10 SilvaBC, BilezikianJP.Parathyroid hormone: anabolic and catabolic actions on the skeleton. Curr Opin Pharmacol 2015; 22: 41.
11 FuggleNR, CooperC, HarveyNC, et al.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Anti-Osteoporosis Drugs. Drugs 2020; 80: 1537.

adblk10
adblk11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