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取消口罩令已接近半年,不少鼻敏感患者擔心除口罩後會令症狀加重。耳鼻喉科醫生徐加明指,大部分患者對塵蟎及動物毛髮等室內致敏原過敏,與是否戴口罩沒有太大關係,毋須過分擔心。另外亦提醒,患者應避免長期使用「一噴就通」的通鼻劑,以免造成依賴。
過去曾有大型研究顯示,戴口罩可減低鼻敏感發作,因為口罩可阻隔患者接觸室外的致敏原,例如花粉及個別的樹木及草等;而患者較少在家戴口罩,因此室內的致敏原,包括塵蟎及動物毛髮等,口罩的影響較細。
過敏性鼻炎
鼻敏感的正式學名是過敏性鼻炎,即指當吸入某些環境的物質,刺激到免疫系統,導致鼻腔內出現發炎的反應。鼻敏感高危患者包括家族遺傳,或體質較過敏的人士,如濕疹或哮喘患者等,他們患上鼻敏感的機率都會較一般人高。
鼻敏感的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痕、眼痕、眼紅及流眼水等,如果一直未有處理,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夜晚發作時影響睡眠質素;日間發作則導致集中力下降,影響上班上學,亦可能因症狀引起社交上的麻煩。」如果病情嚴重,可能會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甚至是睡眠窒息症等併發症。
對於鼻敏感患者如何適應,徐加明認為,要視乎他們的致敏原,「例如在木棉花的季節,漫天都是木棉花,可能會增加鼻敏感發作的風險,便戴上口罩比較好」。
減少接觸致敏原
治療鼻敏感可分幾個步驟。首先,從源頭著手減少接觸致敏原,患者可作皮膚或抽血測試找出致敏原。徐加明續指,有研究顯示,本港大部分人均對塵蟎敏感,尤其在潮濕或轉天氣的日子,塵蟎的孳生速度較快,建議可用抽濕機,將濕度降至50%以下;另增加換床單被套的次數、定期清洗冷氣隔塵網,開空氣清新機亦有幫助。
第二步就是以藥物治療,其中口服抗組織胺可將鼻塞及流鼻水的症狀減輕,患者亦可使用類固醇噴劑,以減低鼻腔內的發炎情況。
脫敏治療
如果想要一個較長期的療法,可考慮脫敏治療或手術。「脫敏治療的原理是透過持續接觸適量致敏原,訓練免疫系統令它習慣,從而減低敏度及症狀。治療相對簡單,只要將含有致敏原的藥丸放在脷底便可。除第一次需在醫生監察下進行外,其餘治療均可自行在家完成,療程約長9個月。」
手術則主要針對長期鼻塞的患者,第一種手術只需局部麻醉鼻部,以射頻手術的方式,令鼻內軟組織萎縮,達到通鼻的效果;第二種手術則需全身麻醉,切除整個或部分下鼻甲,並同時做鼻中隔矯形術,使鼻道回復暢通。
不少患者會自行購買市面上標榜不含類固醇及「一噴就通」的通鼻劑,徐加明提醒,如果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令身體產生依賴性,只要不用,就會加重鼻塞的症狀,導致藥物性鼻炎,建議患者最多用5至7日就須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