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各地每有疾病傳播都惹來多方關注,如早前的兒童急性肝炎,至近期的猴痘等。一種由蜱蟲傳播的出血熱,正在伊拉克爆發,今年以來已有120宗病例,其中20人死亡。該病無疫苗可防、無藥可治,死亡率高達40%。
名為「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的疾病,並非新病,但今年在伊拉克出現的病例數量爆增,已超過該病1979年起在當地出現43年以來的總數,令當局憂慮不已。
世衛表示,「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動物及人類也會被帶有病毒的蜱蟲叮咬後感染,人類在宰殺動物時接觸到染病動物的血液或身體組織,又醫護人員接觸到患者體液或分泌物,均有機會染病。「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沒有疫苗可預防,發病情況可以非常迅速,導致體內外嚴重出血,包括流鼻血。世衛較早前稱,類似「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的疾病,在伊拉克有上升趨勢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疏於為牲口消毒所致。
目前伊拉克大部分病例集中在南部貧窮農業區濟加爾省(Dhi Qar),該省衛生官員Haidar Hantouche表示,省內病例過去數年一隻手也數得完,但今年的病例多得前所未見。「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由蜱蟲傳播,宿主包括水牛、牛、山羊及綿羊等,相關動物常見於濟加爾省內的農場。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徵?點預防?
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流行於整個非洲、巴爾幹半島、中東地區以及亞洲地區,為一種急性病毒傳染病,被蜱叮咬後的潛伏期約1至3日,患者通常突然發燒、乏力、頭暈、頭痛、眼睛疼痛等病徵;亦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大多數個案有肝炎跡象,重病者可能出現急性腎臟衰竭,肝功能衰竭或肺功能衰竭。署方指患者只能靠支援性治療減輕症狀,口服或經血管輸入的抗病毒特效藥相信對患者有幫助。署方建議,前往上述地區農村或森林地區的人士,採取類似預防蚊子叮咬措施的方法以避免被蜱叮咬,及避免接觸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