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持續空襲並封鎖加沙,地面部隊已進佔加沙城核心,美國等各方斡旋徒勞,外界已開始揣測,以色列消滅哈馬斯後,將如何處置一片焦土的加沙。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周表示,衝突過後,加沙應與約旦河西岸一併由自治政府管治,主席阿巴斯對此表示同意。這透露了華府有關加沙政治前途的首選方案,但此路料困難重重。
《紐約時報》分析指,美國總統拜登正承受愈來愈大壓力,要他發揮影響力推動解決以巴衝突的長期方案,並減少平民傷亡。也有愈來愈多跡象表明,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分歧正在擴大。布林肯指出,要實現以巴長久和平,「加沙危機後的管治核心,必須納入巴勒斯坦人民的聲音和意願。這需包括巴勒斯坦主導的管治,以及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全歸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治之下」。
美以分歧擴大
但布林肯並未提到如何落實相關細節。《紐時》認為,即使以色列能在加沙把哈馬斯趕走,但讓巴人自治政府接管加沙,也非易事。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民望極低,許多巴人認為他貪腐、無能,透過和平談判建立巴勒斯坦國,已經無望。
美以本周還浮現另一潛在分歧。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戰事結束後,以色列將無限期地負起加沙的「全面安全責任」。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F. Kirby)其後回應說,以軍重新佔領加沙「不是正確做法」。以色列1967年從「六日戰爭」中佔領加沙,至2005年撤離,但在哈馬斯控制加沙後,對當地實施封鎖。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米勒(Aaron Miller)表示:「美國愈來愈感到不快與洩氣,甚至惱火。」但他認為美以分歧還不致讓拜登放棄支持以色列。
奧斯陸協議名存實亡
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領袖阿拉法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奧斯陸協議,提出以巴和平進程,盼能結束數十年衝突,兩人並一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根據協議,以色列從加沙與約旦河西岸撤軍,交給由巴人成立的自治政府管治;雙方放棄武力,並相互承認,之後再尋求達成永久協議。然而,奧斯陸協議擱置了東耶路撒冷和許多其他爭議,很多失去領土和親人的巴人將其視為懦弱與羞辱。1995年拉賓遇刺身亡,巴勒斯坦極端組織也連續對以色列施襲並演變成武裝衝突,奧斯陸協議名存實亡。此後,不願與以色列共存的巴人激進武裝組織哈馬斯虜獲更多民心且不斷壯大,不但於2006年的議會選舉中大勝,更在2007年與自治政府爆發的內戰中奪取加沙,自此形成了哈馬斯控制加沙、自治政府控制西岸的局面。
自治政府貪腐無能
阿巴斯早前與布林肯會晤時指出,加沙是巴勒斯坦建國不分割的一部分,但只有在以色列結束對西岸與加沙的佔領,並在一個「包含整個西岸、東耶路撒冷和加沙的全面政治解決方案」的框架下,自治政府才能發揮作用。他雖未明言,卻暗示了接管加沙的意圖,但熟悉巴勒斯坦局勢的各方都不認為其能好好管治加沙,「跟在以軍後面來到管治,是不切實際」。
事實上,西岸也沒有好日子過。西岸自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來,一直處於以色列軍事佔領之下,稅收、能源供應等重要事務仍由以方掌控。以色列更長期在這裡建設猶太殖民區,遷拆巴人房屋、將土地劃給猶太人興建社區,並築起圍牆,導致土地四分五裂。
阿巴斯不僅缺乏阿拉法的領袖魅力,自治政府也長期陷於貪腐等醜聞,在巴人眼中,其等同腐敗、專制且向以色列屈從。阿巴斯從2006年起以各種理由拖延選舉,以致政府缺乏民意認受性,他聲稱與以色列合作,也對以色列在西岸的步步壓迫束手無策。去年巴解內部通過決議,「暫停承認以色列政權」,稱會終止雙方所有形式合作,但政府卻遲遲沒作為,這再加深巴人不滿,將其視為背離民意的菁英政權。消息指:「當自治政府警察看到以色列人靠近,他們會退縮、避免挑戰他們。」哈馬斯領袖哈姆丹強調,巴人「不會接受美國這套只顧及自身和以色列佔領者的計劃,更不會接受傀儡政府」。
以巴和平荊棘滿途
自治政府在西岸無法服眾,更要依賴以色列及國際組織的金援才能運作,國際政治角色早已被邊緣化,面對美國的「期許」,它能否成為重建加沙的領導者,並成功抑制穆斯林激進主義蔓延,恐不樂觀。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巴勒斯坦問題專家納賈布(Nadia Naser-Najjab)指出,自治政府的管治手法只剩下打壓言論這一招。若有人在社交網公開批評政府,很快就會被捕,大部分巴人早已將其視為非法政權,「這些『菁英』不與任何人同一陣線」。
西岸與加沙由巴人自治政府一併管治,拜登政府這份以巴和平藍圖困難之處,還在於以色列能否與自治政府達成協議。自治政府與哈馬斯都拒絕與內塔尼亞胡的極右翼內閣打交道,須等以色列出現願與巴人共同規劃加沙前途的新政府,才有望出現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