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國際
2024-06-18 04:30:29
日報

國際專題|創歷史新高 近四成民眾避看新聞

分享:
新聞

內容太令人沮喪是民眾避看新聞的部分原因。 (資料圖片)

正在看這單新聞的你,可能快將成為「異類」。英國牛津大學的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一項全球調查發現,近四成民眾會主動避看新聞(news avoidance),比率為歷來最高。不少人避看新聞的原因,是對戰爭及政治等新聞感到無力,亦有人對海量新聞資訊感到厭倦。此外,研究發現Facebook仍然是新聞讀者受眾最廣的社交平台,但影響力正在下跌,TikTok則氣勢凌厲,在新聞受眾上首度超越X。

本年度的《數碼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人員,於在今年1至2月訪問了全球47個國家及地區逾9.4萬名民眾。報告指,儘管部分舉行重要選舉的地區如美國,民眾對新聞關注度上升,但在全球整體而言仍明顯呈跌勢。

Ad Block

俄烏中東報道影響民眾

調查發現,39%受訪者稱會「有時或經常避看新聞」,創調查以來新高,較去年升3個百分點,升幅最大的是巴西、西班牙、德國及芬蘭。有評論認為是跟俄烏戰事及中東局勢的新聞有關。46%受訪者表示對新聞「非常感興趣或極度感興趣」,較2017年的63%,大跌17個百分點。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紐曼(Nic Newman)表示,新聞選材近年面臨尤其艱難的困境,「有疫情和戰爭,因此人們遠離新聞,無論是為了保護心理健康,還是只是想繼續過自己的生活,這都是一種相當自然的反應。」

Ad Block

避免看新聞的人通常是因為「無力」(powerless)這兩個字而這樣做,「覺得他們對世上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無能為力」,而新聞內容本身亦「令人沮喪」(depressing),而且更是「無間斷」(relentless)循環。報告引述一位45歲英國女士稱,「現在的世界新聞太令人沮喪了,大多數新聞頻道都在報道相同的事情」,其中涉及「戰爭、災難和政治」的報道,被認為擠壓了其他領域的新聞。報告又指,對於新聞量太大,愈來愈感到吃不消的民眾比率,較2019年大增11個百分點,其中女性和年輕人尤其受不了海量的新聞。

Ad Block
數碼新聞報告

本年度《數碼新聞報告》。

多角度及正面新聞不足

在有關受眾需要上,調查發現各地新聞機構或許過於著重於向受眾提供重大新聞更新,卻沒花足夠時間提供不同觀點的報道,又或報道一些能帶來樂觀情緒的新聞。此外,亦有人對政治感到疲憊,不少人認為新聞中有「太多政治」(too much politics)。

幸而,民眾對新聞的信任度保持在40%的穩定水平,儘管較新冠疫情高峰時期低4個百分點,其中芬蘭是民眾最信任新聞的國家(69%)。

社交平台「碎片化」

報告又提到,傳統新聞來源如電視和紙媒等受眾,過去10年急劇減少。年輕人更喜歡上網或透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以英國為例,近七成(73%)受訪者平日會在網上看新聞,相比之下,電視及紙媒的比率分別為50%及14%。

Ad Block

至於上網在哪裡看新聞,報告指,全球的網上新聞資訊平台呈碎片化,目前有6個平台的新聞已觸及10%或以上受訪者,較10年前的兩個大增。最多人獲取新聞資訊的平台仍然是Facebook,每周會從中接收新聞者有37%,但報告指它處於長遠下滑之勢,去年的新聞接收量跌4個百分點。YouTube和WhatsApp緊隨其後,分別有31%和21%。

TikTok則正在崛起,並首次超越前稱Twitter的X。調查發現,13%受訪者會從TikTok獲取新聞,高過X 3個百分點,當中以18至24歲人士會在TikTok接收新聞的比例最高,達23%。不過,TikTok和X均為最多受訪者擔心內容未必可靠的平台。

Ad Block

與這些變化相關的是,影片成為愈來愈重要的網上新聞來源,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其中以較短的新聞影片更具吸引力,66%受訪者會每周瀏覽,較長影片比率則為51%。紐曼表示:「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影片,是因它易於使用,並提供各種與自己相關且引人入勝的內容」,「但很多傳統新聞機構仍堅持以文字為基礎的文化,難以改變敘事方式」。反觀把新聞網站或程式,視為主要新聞來源的民眾只有22%,較2018年大跌10個百分點。在瀏覽短片上,大部分民眾(72%)也主要在網上平台觀看,只有22%主要在新聞機構網站睇片。

Ad Block

對嚴肅新聞用AI抱懷疑態度

目前全世界正進入人工智能(AI)新時代,報告發現,公眾普遍對AI在新聞報道的應用上抱懷疑態度,特別是在政治或戰爭等「硬新聞」中。但民眾對於在幕後任務使用AI,例如用於語音文字轉換和翻譯上,則較容易接受,認為AI的角色,應當是支援而非取代記者。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