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是蘇聯第八任兼最後一任領導人,像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和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樣,看著曾經強大的政權倒台。1931年出生的他生於獨裁者史太林統治時期,他的祖父推動史太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在所住村莊內成立首個集體農莊,但蘇聯於1932年至33年出現饑荒,在強迫徵收農作物下估計造成500萬人死亡;戈爾巴喬夫兩位叔叔和一位姑姐,因糧食短缺遭殺死,祖父和外祖父其後皆被關進勞改營。
戈爾巴喬夫逝世|共產黨內逐步攀升 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改革巨人
這些經歷並無改戈爾巴喬夫家族對共產主義的奉獻精神,他的父親在1948年為國家產逾80萬公斤的穀物,獲頒列寧勳章,也讓戈爾巴喬夫少年時於學術和政治上勝過其他人,在毋須考試下,於1950年進入莫斯科國立大學修讀法律。他也在大學裡認識了妻子雷莎(或譯賴莎),雷莎成為第一夫人前是狂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授,兩人並未送女兒到黨預定學位的學校,女兒只是在普通學校讀書。
史太林於1953年逝世,赫魯曉夫晉升為共產黨第一書記帶領蘇聯,也成為戈爾巴喬夫的新偶像。至於赫魯曉夫被視為蘇聯首位「改革者」之說一直受爭議,他的去史太林化持續僅11年,而戈爾巴喬夫在這時俏俏於黨內政治辦公室冒升。他於第四代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時期,出任斯達夫波爾地區首長7年,之後於1978年晉身到渴望已久的中央委員會。戈爾巴喬夫於1985年成為共產黨總書記,落實其改革路線,翌年推行「開放」政策,是蘇聯思想的重要意識形態改變,與史太林的獨裁統治形成鮮明對比;蘇聯首次有新聞和言論自由,戈爾巴喬夫也推行多項反貪污措施,並推動克里姆林宮執政受監察。這些改革令他與共產黨內的強硬派對立,但也形成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即改革重建,令蘇聯進一步開放改革,美國對此表示歡迎。
戈爾巴喬夫逝世|1988年從阿富汗撤軍 無派兵鎮壓98年東歐革命
在戈爾巴喬夫領導下,蘇聯放棄成為全球社會主義超級大國的夢想,他1988年踏出重大一步,從阿富汗的泥沼中撤軍;蘇聯在與西方的冷戰初期,入侵阿富汗長達9年。有指他的孤立主義和開放啟發了1989年的東歐革命,波蘭、捷克和東德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民眾站起來對抗蘇聯。根據蘇聯的外交政策「布里茲涅夫主義」(Brezhnev Doctrine),克里姆林宮當時可介入任何社會主義國家事務,但戈爾巴喬夫當年卻棄用這項政策,這代表有關國家的民眾可起義反抗,毋須懼怕蘇聯派兵鎮壓。蘇聯共產黨保守派對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作風大為不滿,戈爾巴喬夫於1988年只說了一句「蘇聯人想要純種和絕對的民主」。而蘇聯的解體始於北部波羅的海的三個共和國,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脫離了莫斯科,這股浪潮之後蔓延至蘇聯最強大的衛星國東德,1989年11月9日分隔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倒下,東德從此消失,德國重新統一。
戈爾巴喬夫逝世|1991年政變倒台蘇聯瓦解
戈爾巴喬夫陣營進一步靠向西方軍事聯盟北約,並與冷戰敵人美國修補關係。他1985年在瑞士日內瓦首次會晤時任美國總統列根,為華府與莫斯科加強關係奠下基礎,促成之後冷戰結束,戈爾巴喬夫因而在1990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蘇聯同年建立總統制,戈爾巴喬夫成為1991年蘇聯解體前的首任亦是唯一一任總統。1991年8月,共產主義強硬派發動軍事政變,戈爾巴喬夫在黑海度假時被逮捕,而被視為新自由派的葉利欽領導示威者對抗強硬派。同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在克里姆林宮,蘇聯國旗最後一次降下。戈爾巴喬夫曾說:「我們當時完全在走向一場內戰,我辭職是為了避免那種結局。」被指獲華府支持的葉利欽上台後,與11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簽署法令,解散蘇聯,現代俄羅斯誕生。
戈爾巴喬夫逝世|侵烏克蘭支持者批摧毀蘇聯是叛徒
戈爾巴喬夫落台後並無消失於政壇,他成為後來上台的普京批評者,於2016年曾形容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政府,「由讀書時朋友、在同一條街踢波的波友管治」,即管治班子全是自己人。在同年的訪問中,記者問他,他辭職25年後,「是否認為當年那種自由在當今俄羅斯受到威脅?」他回答說:「這個過程尚未結束。我們需要坦率地討論這個議題。對有些人來說,自由是一種煩惱,他們感受不到它的好處。」記者追問:「你的意思是指普京嗎?」他回答:「你得猜猜我在說誰。這個問題我要你來回答。」戈爾巴喬夫推動東西方冷戰結束,拉近與美國和北約的關係,但普京今年2月以北約東擴為由派兵攻打親西方的烏克蘭。在被俄軍佔據的烏克蘭地區,獲俄委任的官員羅戈夫稱,戈爾巴喬夫「故意導致蘇聯走向滅亡」,並稱他為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