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一直熱衷於研究抹香鯨叫聲及同類之間的溝通模式,如今終於憑藉炙手可熱的AI(人工智能)技術,破解抹香鯨的「語言」。科學家發現抹香鯨發出的聲音有特定規律,且較以往想像更複雜,如同摩斯密碼般有字母,或可組成單字及句子,似乎和人類一樣,擁有自己的語言。
抹香鯨屬高度群居生物、有高度社會性,常成群結隊漫遊世界各處海洋,潛入深海覓食。
抹香鯨用連串「喀嚦聲」溝通
牠們游泳和捕獵時會透過連串快速的「喀嚦聲」(click)溝通,而科學家之前已把連串的「喀嚦聲」稱之為「coda」。
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報告稱,來自「鯨類翻譯倡議」(Cetacean Translation Initiative)的國際科學家團隊,於2005至2018年間,在東加勒比海追蹤一個由400頭抹香鯨組成的家族,最後錄到最少60條抹香鯨的聲音。科學家辨識出當中約8,700段由連串「喀嚦聲」組成的coda。
科學家發現,每個coda由3到40次「喀嚦聲」組成。Coda本身可能毫無意義,但就像摩斯密碼,一旦結合起來,就能組成類似字母音節、單字甚至句子等人類語言結構。
Coda如摩斯密碼 兼可拖長縮短加尾音
團隊最終發現了156種coda,各種coda的不同之處,並不單止涉及「喀嚦聲」有多少次,而是更為複雜,關乎四大元素。AI分析發現,首兩個元素是基本的速度和節奏變化;第3個元素則是所謂的「彈性速度」(rubato),指抹香鯨會根據對話情境,來拉長或縮短牠們發出的coda;第4個元素則是「裝飾音」(ornamentation),指抹香鯨會在基本coda之後,附加一個「喀嚦聲」,如同人類講話時的尾音一樣。
不過團隊目前尚未能搞清抹香鯨在「說」甚麼,未來將進一步研究其叫聲,嘗試把叫聲和特定行為配對,來了解牠們的溝通內容。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海洋副教授戈德博根(Jeremy Goldbogen)指上述研究意義非凡,對人類理解海中的巨大生物有很大影響,並指有關知識也可用於保育,例如減少海洋哺乳類動物被船隻撞擊的風險及減少海洋噪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