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意在今個夏天開始排放福島受輻射污染的核污水到大海,引起鄰國中國和南韓的關注和反對,擔心魚類等海產會受污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經過兩年評估,到訪東京的總幹事格羅西昨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交報告,指福島核污水排放方法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對人類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極微。IAEA的報告為日本排放計劃開綠燈,中國外交部稱,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家的意見,有關結論未能獲得各方專家一致認可。中方對機構倉促出台報告表示遺憾。外交部又指,該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放核污水的「護身符」。
日本2011年發生9級大地震觸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廠3個反應堆遭水淹,為冷卻反應堆燃料棒,產生可填滿500個奧運比賽泳池的核污水,而用來儲存的空間將爆滿,日本遂尋求將其排出大海,但遭當地漁業界和中、韓反對。格羅西表示,他會尋求方法減輕外界的憂慮,IAEA職員會進駐福島第一核電廠,以監察排海過程。格羅西指這是從沒發生過的事,並稱排放的最終決定權在日本。岸田表示,將基於科學證據,以高透明度向海內外說明,力爭夏季前後探討具體開始排放時間。由11國的核安全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多次實地考察完成這份報告,根據東電計劃,會先用海水稀釋處理過的核污水,使放射性物質氚的活躍度降至不到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一,再通過海底隧道從距離核電站1公里的近海排放出去。有關排放需時30至40年完成。
中方:報告無解答多個問題
中國外交部表示,IAEA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核污水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機構因授權所限,沒有審查日方排海方案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評估日方淨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沒有確證日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相關結論存在較大局限性和片面性。中方注意到格羅西表示,機構應日本政府請求展開評估,絕不是為核污水排海背書。外交部指日方未來30年將上百萬噸的福島核污水持續向太平洋排放,質疑日方的淨化裝置能否保持長期有效?國際社會能否及時掌握超標排放的情況?放射性核素長期累積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造成甚麼影響?這些問題IAEA的報告都沒有提供答案。中方敦促日方配合IAEA,盡快建立一套包括日本鄰國等利益攸關方參與的長期國際監測機制。
港議員倡禁日本食品入口數月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凱欣建議,即使IAEA報告認為安全,港府仍可考慮以市民安全為先,先禁止日本食品入口數個月,確定其食品安全後才放行。她又指,港府可對日本食品實施嚴格的生產地標籤制度,「定明甚麼省、縣,甚至去到甚麼市場」,讓市民選擇。
港府表示,港府因應日本核廢水排放計劃成立的跨部門專責小組正審視報告內容,進一步評估風險。港府將向日方索取更多如何確保排放安全性的相關資料及科學證據,並與日本當局跟進有關事宜。港府又指,會採取一切所需措施,保障本港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港府指,在全面考慮IAEA的總結報告內容、國家專家的意見,以及風險評估等相關資料後,會以科學、風險為本的原則制定及公布對日本相關食品的進口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