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在史前地球繁衍長達1億6,500萬年,其演化如此成功,其中一個特徵就是牠們快速成長。但此一特徵何時開始出現?
路透社報道,最新研究顯示,這可追溯到最早出現的恐龍,阿根廷龍骨化石的顯微特徵顯示,牠們的成長速度與現今哺乳動物和鳥類相若,而快速成長帶來了優勢。
快速成長帶來甚麼進化優勢?
研究第一作者明尼蘇達州麥卡利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古生物學家羅杰斯(Kristi Curry Rogers)表示:「快速成長讓有機體得以避免生命歷程中因長期體型小而帶來的危險,讓牠們一生中有更多時間繁殖,成為讓牠們代代相傳的進化適存的法門。」
研究員針對保存在恐龍骨骼中的模式,以及2億3,100萬年到2億2,900萬年前活在阿根廷西北部一些牠們遠親進行研究。
恐龍骨骼揭示了甚麼?
羅杰斯指出:「微小的骨骼礦物晶體和蛋白質結構,以及血管和細胞組織,都反映牠們的成長相對快速。當然,這些又濕又軟的部位早在幾百萬年前骨骼變成化石的時候就腐化了,但堅硬部分持續保留著那些濕軟部位曾經存在過的空間,讓我們重建並且比較不同動物的成長模式。」
早期恐龍的共同特徵是甚麼?
科學家集中研究的5種早期恐龍共同特徵包括,用雙足行走、行動敏捷、有爪、手部具抓握能力並有尖牙。其中3種為肉食性的艾雷拉龍(Herrerasaurus)、聖胡安龍(Sanjuansaurus)、曙奔龍(Eodromaeus),另外兩種則是體型火雞大小的始盜龍(Eoraptor)和顏地龍(Chromogisaurus)。
羅杰斯表示:「由於這些恐龍和作為牠們遠親的諸多其他動物都有成長快速的特徵,在動盪環境中能快速成長似乎有益處。成長快速加上生理學、生物學和行為上的諸多其他獨特特質,很可能助恐龍一臂之力。」
這項研究本月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