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衞生組織(WHO)將在下星期四(23日)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評估猴痘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另外,世衞擬更改「猴痘」這個名字。避免引發誤會,及對特定膚色人種造成歧視。

世衞下周評估是否構成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另擬為猴痘改名。(資料圖片)
世衞表示,今年以來獲報告1,600宗猴痘確診和1,500宗疑似病例,72人死亡,個案分布在39個國家,包括病毒通常傳播的國家。
猴痘(Monkeypox)在西非和中非流行,但近月在全球不同地方都發現更多病例。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認為,擴散情況極不尋常,亦不簡單,現在是時候考慮加強應對措施,因為病毒表現異常,有更多國家受到影響,需要國際協調。
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是世衛最高級別的警告,目前只是適用於新冠大流行和小兒麻痺症。

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認為,擴散情況極不尋常,亦不簡單。(資料圖片)
疾病的命名應減少負面影響為目標
日前超過30位國際科學家表示,非洲猴痘病毒的名稱帶有歧視標籤和污名可能,主張重新命名病毒。譚德塞亦提到,世衞大「正在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和專家合作,改變猴痘病毒的名稱、進化枝及其引起的疾病。」他強調,疾病的命名應該以減少負面影響為目標,並避免對任何文化、國家地區、職業或種族群體造成冒犯;而且本次猴痘病患出現的病變與過去非洲歷史中記錄到的不同,這代表可能發生在不分民族、種族、全球任何地區,任何種族或膚色都不該成為這種疾病的代表。

世衞擬更改「猴痘」這個名字。(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