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涵蓋全球9個國家逾1.8萬僱員的調查,揭示亞洲三國的員工「扮工」時間最長。其中印度僱員的上班時間竟有達43%在「扮工」,其次是日本的37%,而最常見的「扮工」方式是——開會。
美國CNBC報道,該調查由軟件公司Salesforce的子公司Slack,與研究公司Qualtrics所做,在網上訪問了印度、日本、新加坡、法國、英國、澳洲、德國、美國及南韓9國逾1.8萬名包括主管在內的寫字樓僱員。
扮工|「表演性工作」包括︰開會
調查目標之一是這些僱員花多少時間於「表演性工作」(performative work),意指看起來忙碌,但並無實際生產力及非真實的工作。Slack亞太區技術專員Derek Laney表示,當中包括「花大量時間在會議上展示成果,而非作出決策或解決問題」。
結果發現印度(43%)、日本(37%)及新加坡(36%)3個亞洲國家包攬前3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32%。例外的亞洲國家是南韓,「扮工」的比率時間為28%,與美國人同樣位列「最實幹」國家。
各國僱員「扮工」時間比例
1. 印度 43%
2. 日本 37%
3. 新加坡 36%
4. 法國 31%
5. 英國 30%
6. 澳洲 29%
7. 德國 29%
8. 美國 28%、南韓 28%
扮工|「扮工」原因非為偷懶 反而為博表現?
僱員「扮工」原因不一定因為偷賴,而可能受領導者衡量生產力的方式影響。調查發現,領導者衡量生產力最著重的是「可見度和活動指標」,佔27%,包括在線時間長短,以及發送電郵的數量等。Laney表示,領導者傾向根據「可見度及活動指標」(visibility and activity metrics)評估生產力,而非專注於結果,「導致員工為博取表現而浪費人力」,員工可能因為受壓而加長工時、迅速回覆電郵,並參加每一場會議。
其中有44%受訪新加坡僱員工表示,他們花在開會和處理電郵的時間過長,影響生產力,比率為各國最高。調查亦發現,整體有63%受訪者稱,就算並非在工作,也會維持在線狀態「扮工」。調查揭示,大部分受訪者希望生產力能以不同方式衡量,包括根據關鍵表現、與管理人員的溝通,以及在特定工作上所花的時間來評估,而不單單憑上述的「活動指標」。Laney建議企業探討新的工作模式,例如採取非同步工作方式,而不是常「開大會」,以達致更有效協作。